微型诗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中微
查看: 1603|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赏析——几篇旧作

[复制链接]

188

主题

2642

帖子

6232

积分

中微编委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6232
精华
5
微币
17927
威望
0
金钱
3498
日志
0
相册
0
注册时间
2014-6-19
在线时间
354 小时
最后登录
2017-11-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1 13: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晨》
文/非马
拉开眼帘
阳光便破窗而入
踢起了满地的灰尘
【赏析】这是写的早晨的情景,更深刻地说,是写的早上的心情。”拉开眼帘”的”拉”字很形象,是有动作的,”眼帘”是“被”拉开的,说明主人并不想睁开眼睛,而是还想多睡会儿,但又没有办法,梦里的滋味很好,他是不愿意回到现实中来的。”阳光便破窗而入”这里的”阳光”指的是什么?是现实,是歌舞升平,自吹自擂、极力粉饰的虚假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是主人所不想看到的,然而它又无孔不入,主人为了躲避它,宁愿把自己锁在梦里,但这也不成,眼帘被拉开后,”阳光”就立刻破窗而入,一个”破”很有力道,这说明窗户是关闭的,即使窗户关闭也挡不住,这时的主人真是无可奈何了,其心情的烦躁与不安可想而知。”踢起了满地的灰尘”这一句非常关键,起到了画龙点睛的升华作用,主人为什么愿意生活在梦里?为什么不愿见到”阳光”?这是因为,”阳光”很不讲道理,很霸道,也很野蛮,一个极富感情色彩的”踢”字道出了其中的秘密,正是这无理的”阳光””踢”起了谁都不愿看到的飘舞的”灰尘”。”灰尘”很显然也是有所指的,那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丑恶现象。有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从窗户射进的光线中,我们恨他容易看到那些飘舞的灰尘,作者在这里巧妙地将这种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有机地结合,使形象和情感达到完美的融合。既使读者易于理解,又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思索,从而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从语言方面来说,作者没有故弄玄虚地有意断词断句分行,而是采用了极其自然朴素语言,将几个关键的意象”眼帘”、”阳光”、”灰尘”粘和在一起,又提炼出”拉”、”破”、”入”、”踢”等几个动词,最充分最直接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正是该诗为大家所乐读的真正原因。
2010.10.11


《小芳》
/城市山林
那根又粗又黑的辫子
缠弯了秋月
也缠瘦了河边那个望月的人
赏析】:读到这首诗,耳边就会想起那首歌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在回城之前的那个晚上/你和我来到小河旁/从没流过的泪水/随着小河淌/谢谢你给我的爱/今生今世我不忘怀/谢谢你给我的温柔/伴我度过那个年代/多少次我回回头看看走过的路/衷心祝福你善良的姑娘/多少次我回回头看看走过的路/你站在小河旁”。李春波将这首《小芳》,演绎的淋漓尽致,真挚感人,催人泪下。
我想城市山林的《小芳》可能就是出自这里,只不过是用微型诗来表达的。用微型诗就要用微型诗的表现手法——含蓄、形象。诗歌的标题点明了作者要表现的主题——《小芳》,显然,这是一位姑娘的名字。在诗中作者只字不提“小芳”和“姑娘”二字,一开头便用了“窥一斑以观全豹”的手法,只截取了女孩身上所特有的标志,“那根又粗又黑的辫子”,使人一下子就想到了这是一个女孩。现在的城市生活中,许多女孩因为追求时尚,都不扎辫子了。可在二十年前,辫子可是辨别女孩美丑的重要标志。因为那时的女孩很少涂脂抹粉地化妆,都很本色,谁如果涂脂抹粉做发式,谁就会被人当成另类。一根辫子又粗又黑又长,说明拥有这跟辫子的女孩健康漂亮,即使长得不怎么样,也会给人以美的享受。而姑娘结婚以后,大都不扎辫子了,而是留齐肩(或齐耳)短发。由此可知,这根“又粗又黑的辫子”正是代表了那个纯洁美丽漂亮善良的姑娘。这是借代这一修饰手法的成功运用。
第二句“缠弯了秋月”。在这里作者巧妙地用了一个“缠”字,用什么缠?用辫子,谁都知道辫子是软的,是能够缠绕的。因为前面用了借代,这个“缠”就有了“缠绕”、“牵缠”、“牵挂”、“思念”之意。月亮在人们的心中常常代表圆满,这是一种心愿和祝福。然而我们常常看到的却是残缺的月亮或是弯弯的月亮,因为月亮一个月只圆一次,还必须要在没有云没有雨的晚上才能看见。月亮的圆缺本是一种自然现象,与人的情感无关,但长期的文化积淀,月亮的人格化魅力已深入人心。这里硬说那弯月亮是被“缠”弯的,可想而知,其牵缠思念的力道之重,非常人可比,这里又用了夸张的修饰手法。如果是用“春月”、“夏月”、“冬月”,给人的感觉也不会有这么深的力道。为什么呢?人们知道“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个佳节正是中秋,而这只弯月也就是临近中秋的月亮,在这个时节,人们的思念牵挂之情比任何时候都要来得猛烈。
第三句“也缠瘦了河边那个望月的人”。“也”在这里是加重语气,加重了后面紧跟的第二个“缠”字。这个“缠”可不是缠月了,而是“缠”人,前面的是奇托,是虚指,是铺垫,这里才是真“缠”,而且结果是“缠瘦了”人——“河边那个望月的人”。充分表达了这个美丽的姑娘对望月人的牵挂思念之情。这里必须提到的是,那个望月的人,也在“缠”,也在牵挂思念这位美丽的姑娘,不然他在河边做什么,那可是他们曾经约会的地方啊;不然他又望着被“缠”弯的月亮做什么,他也渴望能够得到圆满啊;不然他又怎么会被“缠瘦”,那是他放不下啊!
这首诗明线实写姑娘对望月人的牵挂思念之情,暗线通过“瘦”、“河边”、“望月”三个点睛之词虚写出了望月人对姑娘的牵挂思念之情,一实一虚,交相辉映,且又相互照应,首尾呼应,达到了完美的艺术效果。
全诗非常精炼,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多一字则显得累赘,少一字则显得分量不足。而且有血有肉,丰满圆润,虽没有用韵,但因为用了诗的语言,读起来有节奏,韵味依然显得十足。2010.10.12


《我的人生》
/剑江之鱼
不停地翻阅四季风景
风景里看不见我
我只是一部私人电影
【赏析】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微型诗。为什么这么说呢?关键是这首诗用了诗的语言,也就是王安石所说的“诗家语”。正如周振甫所说:“诗的用语有时和散文不一样,因为诗有韵的限制,不能像散文那样表达。要是我们用读散文的眼光去读诗,可能会忽略作者的用心,不能对诗作出正确的理解,那自然体会不到它的好处,读了也不会有真感受”。诗的语言要求精练,可以省去的话就不必说,叙述可以有跳动。因此,用“诗家语”读诗,既可以体会到诗的含蓄,又可以体会到诗里的突出形象。
咋看这首诗的标题“我的人生”,就让人咂舌。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足足可以写一本几十万字甚至上千万字的长篇传记或回忆录,要在短短的三行中表达人生几十年的坎坷历程谈何容易。但是诗人做到了。何以能够做到,正是用了诗的语言。
诗的语言大都呈现出跳跃性的特点,这种跳跃性并不像外国翻译诗那种形象思维,而是借助古代诗歌的表现精华,把不同的场景先表现出来,通过对场景的衔接,产生意像的衔接,从而达到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最典型的当属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和辛弃疾的“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等等。
“不停地翻阅四季风景”。在这里,我们千万不可忽略标题的作用。微型诗作为一种特殊的表现方式,其标题在短小的篇幅中也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就从古体诗或近体(格律)诗来说。但凡标题指明的,诗里一般是不会重复运用的,只能当作诗的组成部分。这首诗恰恰使标题和诗的主体部分达到了有机的结合。如果我们换一种表达方式,“我的人生——不停地翻阅四季风景”,是不是会给人以莫大连贯性和关于“我的人生”的连续想象性。这就是一种跳跃,是诗歌表现手法的一种固有的跳跃。读者都不会因为这种跳跃性而对本诗产生理解性的障碍。
“四季风景”可以反复,实际上也一直在反复。由此构成人生的浓缩。因为所有的人生都是在春夏秋冬里进行的。这就是人生感悟的四季,这个四季,是每个个体的人都无法摆脱的自然规律。对于人来说,每个四季都有不同的感受,或喜、或怒、或哀、或乐,即所谓的七情六欲。无不呈现在这个四季里。然而这个四季是往复的,也就是说,人的经历具有往复性,尽管西方哲学家曾说过:“被同一块石头绊倒是一种耻辱”。然而,又有几人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
“风景里看不见我”。继第一句的铺垫之后,这一句又再一次地进行了铺垫,强调了前一句的内容:这个“四季风景”里却没有我的影子。这无疑表现了作者的无奈与悲哀,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想要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点什么,以表示“我曾来这个世界走了一遭”、“为这个世界(社会)贡献了点什么”。然而作者却没有达到这样的目的,因此而感到有一种莫名的惆怅与悲哀。
最后一句:“我只是一部私人电影”,情感直转而下。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换一种表达方式可能大家就会理解:“嗐,我个体在这个世界上实在是太渺小了,除了我自己知道外,恐怕别人都不知道了,至少历史是不会知道了”。即便这样,为什么作者还要不停地翻阅“春夏秋冬”呢?这不仅是自然的循环往复,而且还具备了理想所赋予的人格魅力。正如贝·布托说过的一句话:“你可以杀死一个人,但你杀死不了思想”。作者正是在这种不断的追求中不断的“翻阅四季”,使自己的人生达到至高的境界。同时,作者也自己觉得和历史上璀璨的英雄相比,自己确实非常渺小,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自己的个体也仅仅是一部“私人电影”,在“人民创造了历史”这个伟大的真理性命题中,自己不过是汪洋中的一滴水,虽然满足但还需努力。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人民。我们不难看出,所有这些都是通过字里行间的形象的跳跃性完成的。
赵执信认为,完整和精粹两者是不可分的,画出来的龙虽然见首不见尾,只有一鳞一爪,我们却可以从这里看到完整的龙。心目中有了完整的龙才可以画出一鳞一爪,才可以通过一鳞一爪来反映龙的全体;离开了完整的龙去画一鳞一爪是不成的。也就是精粹要从全体中来,离开了全体就谈不上精粹。
至于作者在写法上所运用的技巧——顶针,因为雪中梅在评这首诗的时候已经花了很大的篇幅进行了说明,非常完整精辟,我就不多说了。
此文纯属个人见解,如有不同意见可商榷。敬谢读者!
2010.10.12


《乡愁》
/潘兴斌
记忆的路蜿蜒迂回
为拯救心上着火的禾稼
我积攒着   月光与泪水
【赏析】咋读这首诗,感觉上还觉得有些别扭;细品,才觉得颇有韵味。
标题是《乡愁》,我们不妨就把这诗的内容往乡愁上引,这一引,便引出了味道。我们说,文学作品是形象思维的产物,诗歌也不例外,这乡愁是通过一系列的形象表现出来的,既饱满,又厚实。首行“记忆的路蜿蜒迂回”,写的是路,这是什么样的路呢?是“记忆中的”,既然是记忆中的,那就表明是一条或数条以前常常走而现在没有走的路,这条路常常留在记忆中,必定给人以极深的感情。这路的状态是蜿蜒迂回的,说明这是山区的乡路。人们会感觉到,主人的家乡必定在这里。既然家乡在这里,那为什么主人不常常回去呢?这无疑给人留下了一个小小的悬念。
这个悬念,在诗的二三行中给出了答案,然而作者却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通过诗歌语言中的意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为拯救心上着火的禾稼”这是一句组合的状语,是有目的的,这个目的或志向就是“拯救”,拯救什么?拯救着火的“禾稼”,而且是心上的“禾稼”,这就使人产生了许多的联想:古老的村庄、火灾、旱灾、贫穷、愚昧等等。为了这“拯救”,于是诗人便不得不“积攒”,诗人没有说积攒财物,而是积攒“月光与泪水”,用泪水灭愁火,饱满的情感一泻而出,诗意也在此顿显出来。在中国传统的意像表述中,月光总是与思念、思情等联系在一起的,泪水总是与心酸、愁苦、努力等联系在一起的,。这就给了人充分的想象空间,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令人回味,使读者的情感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再细细品味,我们不难发现,诗中有意将标题文字的形和意融入诗中,“蜿蜒迂回”解读了“乡”的象形意义,“心上着火的禾稼”表达了极度的忧“愁”,让人不得不惊叹诗人驾驭文字的功底,不著一字,尽得风流。顺便说一句,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够做到的,这种技巧的运用是顺其自然的,不能刻意地去追求,刻意的追求往往会弄巧成拙,诗歌所追求的应该是形象、情感、意境的完美结合。
该诗语言精炼老道,少一字则显不足,多一字则显累赘;节奏上舒缓悠长,与情感的表达合拍;尾字“回”“水”押韵,读来朗朗上口,增强了全诗的韵味。
2011.1.21


评分

参与人数 1微币 +10 收起 理由
玉兔莎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7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44330
精华
7
微币
197397
威望
8
金钱
126839
日志
0
相册
0
注册时间
2013-12-3
在线时间
1691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12-22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突出贡献

沙发
发表于 2014-10-11 16:44 | 只看该作者
诗的语言大都呈现出跳跃性的特点,这种跳跃性并不像外国翻译诗那种形象思维,而是借助古代诗歌的表现精华,把不同的场景先表现出来,通过对场景的衔接,产生意像的衔接,从而达到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最典型的当属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和辛弃疾的“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7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44330
精华
7
微币
197397
威望
8
金钱
126839
日志
0
相册
0
注册时间
2013-12-3
在线时间
1691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12-22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突出贡献

板凳
发表于 2014-10-11 16:49 | 只看该作者
再细细品味,我们不难发现,诗中有意将标题文字的形和意融入诗中,“蜿蜒迂回”解读了“乡”的象形意义,“心上着火的禾稼”表达了极度的忧“愁”,让人不得不惊叹诗人驾驭文字的功底,不著一字,尽得风流。顺便说一句,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够做到的,这种技巧的运用是顺其自然的,不能刻意地去追求,刻意的追求往往会弄巧成拙,诗歌所追求的应该是形象、情感、意境的完美结合。

学习精彩!问好老师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6783

帖子

1万

积分

中微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15186
精华
4
微币
40684
威望
0
金钱
8382
日志
0
相册
2
注册时间
2014-5-29
在线时间
1060 小时
最后登录
2018-4-2
地板
发表于 2014-10-11 18:12 | 只看该作者
这是我目前读过的最精彩的赏评!我慢慢的品味,一字不漏的咀嚼,生怕漏掉一个字。。。我真的已深陷其中。太棒了啊!读到情深处,不由得大声高呼:老师万岁!万万岁!!。。。
缪斯
我在这里
在云朵下
等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6783

帖子

1万

积分

中微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15186
精华
4
微币
40684
威望
0
金钱
8382
日志
0
相册
2
注册时间
2014-5-29
在线时间
1060 小时
最后登录
2018-4-2
5#
发表于 2014-10-11 18:15 | 只看该作者
珍藏精彩。问候黑金老师,向老师致以崇高的诗礼!
缪斯
我在这里
在云朵下
等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92

主题

6万

帖子

25万

积分

中国微型诗副社长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53483
精华
19
微币
1511587
威望
14
金钱
191314
日志
0
相册
0
注册时间
2013-11-29
在线时间
8217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1-8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

6#
发表于 2014-10-12 19:59 | 只看该作者
欣赏黑金劲道的评析。
遥祝撰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8

主题

2642

帖子

6232

积分

中微编委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6232
精华
5
微币
17927
威望
0
金钱
3498
日志
0
相册
0
注册时间
2014-6-19
在线时间
354 小时
最后登录
2017-11-28
7#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3 11:27 | 只看该作者
静谷流响 发表于 2014-10-11 16:44
诗的语言大都呈现出跳跃性的特点,这种跳跃性并不像外国翻译诗那种形象思维,而是借助古代诗歌的表现精华, ...

谢谢静谷品读,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8

主题

2642

帖子

6232

积分

中微编委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6232
精华
5
微币
17927
威望
0
金钱
3498
日志
0
相册
0
注册时间
2014-6-19
在线时间
354 小时
最后登录
2017-11-28
8#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3 11:29 | 只看该作者
静谷流响 发表于 2014-10-11 16:49
再细细品味,我们不难发现,诗中有意将标题文字的形和意融入诗中,“蜿蜒迂回”解读了“乡”的象形意义,“ ...

问好静谷,你的点评写得也是很精彩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8

主题

2642

帖子

6232

积分

中微编委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6232
精华
5
微币
17927
威望
0
金钱
3498
日志
0
相册
0
注册时间
2014-6-19
在线时间
354 小时
最后登录
2017-11-28
9#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3 11:30 | 只看该作者
玉兔莎 发表于 2014-10-11 18:12
这是我目前读过的最精彩的赏评!我慢慢的品味,一字不漏的咀嚼,生怕漏掉一个字。。。我真的已深陷其中。太 ...

谢谢玉兔如此用心,你会成为出色的诗者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8

主题

2642

帖子

6232

积分

中微编委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6232
精华
5
微币
17927
威望
0
金钱
3498
日志
0
相册
0
注册时间
2014-6-19
在线时间
354 小时
最后登录
2017-11-28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3 11:32 | 只看该作者
潘兴斌 发表于 2014-10-12 19:59
欣赏黑金劲道的评析。
遥祝撰祺

谢谢兴斌,都是旧作,算是为论坛增点色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微型诗 ( 渝ICP备2024032254号-1 )

GMT+8, 2025-1-9 03:47 , Processed in 0.06896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微型诗

© 2014 www.zgwxsg.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