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诗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中微
楼主: 卢利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利斯简评】诗评“摘录”

[复制链接]

493

主题

3551

帖子

8521

积分

中微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521
精华
0
微币
18889
威望
0
金钱
4970
日志
1
相册
0
注册时间
2014-3-19
在线时间
55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1-9-20
341#
 楼主| 发表于 2014-9-21 16:55 | 只看该作者
从线索到版图
文/塞宾的左手

浪淘沙·雪意
作者:默然孤山

大雪漫北天,没了白山。
白山皆白望无边。
惟见匆匆南去客,欲躲天寒。
  
把酒可偷闲,谁尚空谈?
一壶浊酒忘流年。
道是窗下几点绿,梦断阳关。

  
——————————————————————————————

在很久之前看到这篇文字的时候,我只是欣赏其中那一股卓然而又泰然的气质,但很难将其点滴一一叙说清楚。时过境迁,借着对此作累积起来的一些陌生感,或许距离产生美,反而更能看清其本质。
古往今来,很多人写过雪。有动态的雪、静态的雪。而此作在立意之上的突破之处,便是想到了雪的“意识形态”。其实并不是雪有意识形态,而是说,人在大雪的环境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认知。这种认知,是唯有人真正地融入环境,被环境包裹与渗透之后才有的。而当我们来看这篇文字的时候,我们能感觉到,作者与创作的环境,处在一种彼此没有隔阂的状态中。但我同时也强烈地感受到,一种高于这环境的东西。而这恰是文字卓然感的来源。那这种东西是什么呢?那就是目力,或者叫“眼力见儿”。我在这里要提出一个观念,叫做“见而后思”。就是说,一个人的思考能力,是由他的观察能力决定的。观察不全面,思考就不中肯。只有当你目力深邃的时候,随着这种深邃的目光,你的心,才会同时酝酿起一种深邃的念头。这种念头仿佛一个气泡,恍惚形成又逐渐膨胀。思绪形成气场,气场吞吐气韵。而如果我们说先有思考,而后有观察,这就是论证了。诗歌不是一种论证的学问。
文字的本质是产生联系,而诗歌的本质亦是如此。具体来说,就是令万物与作者这个人本身产生联系,以及使得文字所描绘的事物彼此之间产生更为丰富的化学反应。这里的万物,就包括自然之物与人的联系,人与人的联系,以及玄想之物与人的联系等等。而案例当中,就印证了这点,就是人是一切的核心。世上一切抒情的文字,其中都一定有“人”这个因素的存在。在本篇中,作者作为观察万物的核心,他看到了自然、看到了人、也看到了情怀。这种万物与人的联系,便是文字的基调。所谓“海纳百川,还需万流向海”。这种朝向性,会显得作者的形象更为高大,气蕴更为广博。而这些事物巧妙的彼此串联与衔接所造成的化合效果,则是文字真正出彩的地方。这点是我着重要阐述的。事物间的相互关联,就好像是一种投影。它们之间的关联越是丰富,那么这种投影就越是立体化、高清化。而这些事物是否与你有关,就好比你能否看到这些东西。你能看到的,才所谓高清与立体。所以前面一个条件是很必要的。而当这些东西和你有了联系,且彼此联系丰富,造成空间感、时间感与情绪波动的时候,那么这样的文字,就更容易让人“入境”,进入到一种相对澄澈的境界中去。
而关于境界,我又要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文字是根据线索写就的,但同时也会制造空间。我们来打个比方,就是当我们从某地去往另一地时,肯定是要经过一条道路的。事实上,我们的去向,也只需要这条道路。但在这一片空间里,不可能只有道路,一定还有沿途的风景。以及沿途之外的广袤土地。而文章也是一样。读文章,是要紧跟着文字的线索去读的。这时候,你充其量只能看到沿途的风景。但是好的文字,就会在其中暗藏信息,记录整片“土地”的面貌。而当你延伸你的触觉,让感触更加敏感的时候,你便能领悟到这整片土地的风景。这就是所谓的境界。而这其实也是在暗示一件事情。就是在读文章的时候,尤其是读一些有境界的文字时,文字本身有没有境界是一回事,如何用正确的方法更好地感受这种境界,是显得更为重要的。其要点就在于,当你沿着文字线索通行一遍之后,还需要停下来、将自身感觉的触角延伸下去。如果一条线索犹如一个主干的话,那么所谓的境界,其实是形成于你自身感触“开枝散叶”的过程中的。将细的线条变成粗的线条,将分辨率低的感官换成分辨率高的感官。这样波及的范围就会更广,采集到的信息就更丰富。而根据我一开始说的“观察决定思考”,这些更丰富的信息,才会促使你对一件事物有更深刻的认知。
所以我在这里要再一次地重申我的认知心理学观点。作者有没有构建起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境界的条件是一方面,而读者是否能沿着作者给出的暗示来深化自身的认识与感受,从线索散播到版图,是更为重要的一方面。而之所以很多读者读不出应有的版图,是因为他们的内心没有版图。就好像一款只有在高性能的手机上才能玩的游戏,是无法在低性能的手机上运行的。换言之,当读者读不出版图的时候,往往就意味着自身的“系统”有待升级。而也像是系统一样,有些程序能够兼容多个系统,而有些程序只能用特定的系统来运行。所以读者能力的提升,是体现在两方面的。一方面是对拥有的系统始终保持更新,拥有更高的版本号。另一方面,就是要拥有更多、尤其是更多更为冷门的系统。因为唯有这样,才能让你在文字的认知上,有更多的优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3

主题

3551

帖子

8521

积分

中微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521
精华
0
微币
18889
威望
0
金钱
4970
日志
1
相册
0
注册时间
2014-3-19
在线时间
55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1-9-20
342#
 楼主| 发表于 2014-9-21 17:27 | 只看该作者
理想寄托
文/塞宾的左手

《我是韭菜,我不想被连根拔起》
  作者:北礁

  我草一样的绿,支撑着方方正正的菜畦
  在那些习惯了被刀割的日子
  我不敢真实面对被连根拔起的境遇
  尽管我的根正遭遇一场地蛆吞噬的浩劫
  我怎么可以在一只蛆虫的蠕动
  与鼓噪下,悄悄离开这片土壤的肥沃与温润
  
  秋虫的噪声总会尽散,春雪过后
  只留下一方淹没脚踝的寒意
  我没有必要责怪杀虫剂威力的悄然减退
  当人类思维的抗药性无以复加
  我根须面临的考验,已经不成什么问题
  
  我自始至终想把条状的语言腐烂成肥料
  用沉默洗涤与生俱来的辛辣
  不过,我的辛辣有条不紊,不枝不蔓的姿态
  充盈着毕生不敢忘却的翠绿
  
  刀真的没有手那么恐怖:这一茬撂倒
  下一茬还会迅速崛起;被黑手连根拔掉的结局
  会为虫与草的肆无忌惮,腾出反季节的温室
  为此,我决定留下来静观金蜂玉蝶的惬意

——————————————————————————————


北礁老师的这首诗,对我来说印象极深。因为从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就是当一个人心里有鬼的时候,极容易对号入座。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便是他们没有弄清,这篇文字真正寄托的,到底是何物?
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篇文字可以说是简明地阐述了在某种社会生态中,存在的一些矛盾与对立。同时也展现了一个人,在面对困境时的选择。这是一个通常人的理解。但是如果当一个人对号入座地将自己理解为作者所说的“蛆虫”时,这篇文字就会显得那样地指桑骂槐。这就是我很想说的一点,就是一个真正成熟的读者,在看一篇作品的时候,首先不是去想作者是不是在拐着弯骂人,而是先去了解这个作者。我可以说是因为深深地了解北礁老师的为人,才敢确信他是在就事论事地讲一种不容乐观的现状。而且就算他的话里有话,就算他是在骂我,我会去想的是,我是不是该骂?这是最关键的地方。我相信,任何的讽刺文章最核心的目的和价值,一定不是逞一时的口舌之快,而是奔着唤醒社会去的。但其实这里有一个更深刻的问题,就是那些能够被唤醒的人,都是有自省力的人。而所谓旁观者清。像是韩寒的那些讽刺文章,除去精辟、还有诙谐。最关键的,是我们都事不关己。所以才能被点醒。但是如果当一篇讽刺或是反思的文章,除了精辟还是精辟,且容易让人觉得自己也卷入其中的时候,就会有一种相当大的局限性。所谓,能真正理解一个思想家的,唯有另一个思想家。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我觉得北礁老师的文字,显得有些曲高和寡。或许我们可以反过来说,正是这种曲高和寡,才能帮助我们辨析出那些真正有着文化素养和底蕴,能够读出一件好作品究竟好在哪里的优秀读者。但是这更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就是“工夫在诗外”。我曾经说过,读好文章,能够让你获得好的思维;读好诗,能够让你获得好的氛围。而北礁老师的这些诗,就需要一些诗外的东西,那就是情怀。情怀可以在诗歌里找到,最终也应在诗歌里升华。但是情怀由来和累积的过程,必定需要一些更为具象的东西作为依托。就好像我们熟知的《阿凡达》。导演卡梅隆在拍电影之前,首先想到的是一个创意。然后当他发现当时的技术还无法满足他的表现手法时,他就选择了等待。而在等待的过程中,他写了足足超过500页的《阿凡达》的世界观设定。凭空构造了一颗星球,以及它的历史。这就好比情怀。我们最终是在那几个小时的电影里,找到了情怀并升华了情怀。但你之所以能对那样一个故事感到心驰神往,一定是你从小就对这样一个“外星球的奇遇”的主题,有着自己深刻的向往。你从小到大所向往的内容,可能也不比卡梅隆的世界观设定少。所以同样的,说到诗歌上来。一篇好的诗歌,就能够让你产生应有的想象,将其中隐含的“世界观设定”都通过你的联想圆满起来。但是这里的前提就是,你本身对这类东西就要有向往,至少是了解和认识。
这就是我所说的曲高和寡和工夫在诗外的问题。就是北礁老师的这类作品,是一类关注社会民生,但又以一种十分深邃的形式展现出来的作品。那么这里就有两个难点。第一,就是爱诗歌的人,并不等同于关注社会民生的人。有很多人爱诗歌,爱的只是小抒情。很多人喜欢深邃的思考,但是却觉得诗歌已经走向没落。第二,就是很多人喜欢诗歌,也喜欢深邃的思考。但是领悟的能力还是有限,能看透第一层,看不透第二层。于是当他半懂不懂的时候,所产生的,往往是困惑与偏见。
其实说到底,我说这些话是不真切的。因为我是能够读懂北礁老师最深刻也最原本的意思的。所以在我的视野里,是无法揣摩一千个人眼里,都会把这首诗理解成一个什么样,或是误解成一个什么样的。我能知道的是,从我的调查了解中,越是这样将深刻的道理寄寓在简单的语言中的作品,它就越有一种让你捉摸不透的意味。就像我说的,你能看透第一层,却看不透第二层。而当你真正看透了,这些文字将变得很有意思也很有深度。或者换句话说,正是这样的作品,才尤其有被解析的价值。而且,因为作者说的是具体的事,所以你也可以讲具体的理。反之,像我的十六行,最忌讳的,就是说太细。
好了,说了大半篇闲话,还是来说说此作最本真的意蕴吧。从字面上最简单的意思,其实可以理解,这是韭菜的境况问题。而韭菜肯定是代表某一种人。蛆虫是代表他的天敌;而连根拔起,其实是那个当他被侵蚀到没有生机之后,打算淘汰他的决策。那么从表面来看,可以说,这篇文字就类似于一篇《陈情表》。而这其中最难的,就是将这些喻体,一一找到其最应对应的本体。
我们首先来讲韭菜与虫子的比喻。韭菜是想活的,但是虫子不让它活。不是人们没洒农药,而是虫子有了抗药性。但是,一个寒冬,足以让它们毙命。这里其实讲的是一个很重要的逻辑,就是“韭菜与虫子不可直接冲突”。换句话说,就是真正有德行的文人,是不能与那些文痞对骂的。应该对付文痞的,是那些有德之人的谴责。但是如果有德之人的谴责,文痞也早习以为常、甚至云淡风轻,那么真正能够让这些文痞走投无路的,是整个社会对他们的厌恶。
其次就来讲讲割除和连根拔起的比喻。其实这是在说,当一个文人在批评声中被消去了一时的锐气,那么之后带来的是更茁壮的底气。也就是说,一个真正意义上有德性的文人,是能够在受到打击之后迅速地站起来的。或者说,在他受到应有的批评之后,能迅速地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加以及时的改正与调整。那么当一个文人被连根拔起的时候,就意味着整个社会已经对其失望。或是说,社会已经不需要这类人来提供价值。这就是文人的悲哀,很难说是不是社会的悲哀。我们能看到的是,我们的社会正在越发地功利与亟不可待。甚至说,因为竞争的激烈,我们对所谓的出众者的要求,比以前更高也更完美了。稍有瑕疵和过错,就可以让你被彻底淘汰。所以作者其实是在质问这样一种现象,它存在的合理性。
再者,就是腐烂的比喻。其实所谓“化作春泥更护花”。一株韭菜最终烂在地里,成为肥料,这是一种痛苦的回归。但这其实也是在说,即使痛苦,我也发挥了应有的一点价值,总要比被丢弃来得强。这其实也就是在说,作为一个文人,就算最终被淘汰,我也希望自己成为了一些更有潜力的后辈的基石。我希望我最终的本质仍旧能保证我对后人的影响,是积极而健康的。如果我能够成为前仆后继中的那个“前仆”,我的心情就多少也是宽慰的。
最后,讲一讲温室的比喻。这其实是在说,我们的文化生态圈,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一些有价值的文字,被人逐渐淡忘。那些让人蛋疼或是毫无意义的、仅是为了打发时间的文字却大行其道。而有人还专门以攻击那些真正有才华、有深思的作者为乐事,甚至为职业。这样一种文化生态,除了让当下真正的文人走投无路之外,是不是也断了文化的后路。都说大师之后无大事,那么照此情形发展下去,莫要说文学家,就连资深文化人,也不会有几个。就算有,也不会有多少分量。这果真就是我们想要的吗?
你看,这些东西,我要是不讲,有几个人能全部厘清?但是我一旦讲明白了,读者通常会事后诸葛地说“其实我都知道,就是表达不清楚”。这就是我最终要说的,凡事其实不需要都说得那么清楚。我说那么清楚,是想让你听得更加明白。但之所以作者没有将这些内容写成议论文,而是写成了诗,必然是因为这样能产生更多寄托的效果。这是关键。当你们看完我这种精读之后,切莫忘记的,便是作者在文字里所承载的那一份浓重的寄托。带着我的理解,再好好地读读原文。读出其中的寄托了,也就算没有辜负作者那一片良苦的用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3

主题

3551

帖子

8521

积分

中微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521
精华
0
微币
18889
威望
0
金钱
4970
日志
1
相册
0
注册时间
2014-3-19
在线时间
55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1-9-20
343#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16:51 | 只看该作者
诗意不够“圆润”或者说行文不够“流畅”,可能是意象之间的嫁接出了问题,也就是在选择意象时,没有充分考虑每种意象的特征和属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3

主题

3551

帖子

8521

积分

中微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521
精华
0
微币
18889
威望
0
金钱
4970
日志
1
相册
0
注册时间
2014-3-19
在线时间
55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1-9-20
344#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19: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卢利斯 于 2014-11-3 09:52 编辑

《赏月》
文 /诗心

一样的天涯孤客?!

卢利斯简评:精彩的一行微型诗!游子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同时,明月也是抬头望苍穹,彽头思游子!大家同是天涯沦落人,一样的心情,一样的孤单!月亮在宇宙是孤单的,人类在宇宙也是渺茫的,此诗最大的亮点在于符号活用,让人感慨,让人深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3

主题

3551

帖子

8521

积分

中微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521
精华
0
微币
18889
威望
0
金钱
4970
日志
1
相册
0
注册时间
2014-3-19
在线时间
55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1-9-20
345#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09:55 | 只看该作者
《腐败》
文/卢利斯

打开 欲望之瓶
从此 每个灵魂
无法保鲜

海滨小城老师:此诗写作对象有点问题。首句写他人打开欲望之瓶,而后面两句是写瓶内的灵魂腐败。前后写作对象不统一,不宜加分。理应写打开欲望之瓶者腐败。

卢利斯:呵呵,打开欲望之瓶,也可以指自己主动打开,表示自己没有克制住自己的欲望!谢谢老师的中肯意见,交流愉快!遥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3

主题

3551

帖子

8521

积分

中微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521
精华
0
微币
18889
威望
0
金钱
4970
日志
1
相册
0
注册时间
2014-3-19
在线时间
55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1-9-20
346#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13:07 | 只看该作者
《红尘》
/尖草

欲望的海
没有熄灭
爱的火焰

卢利斯简评:滚滚红尘中,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欲望,如洪水猛兽湮灭一切,但是真爱无敌,它无法磨灭!不过这首诗诗题有点大,写这类诗,容易泛泛而谈,讲大道理,很难触动读者心灵深处的那根弦,我也经常犯这种毛病。建议从小处着手,以小喻大,从一个生活切面来反映比较好。个见,勿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3

主题

3551

帖子

8521

积分

中微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521
精华
0
微币
18889
威望
0
金钱
4970
日志
1
相册
0
注册时间
2014-3-19
在线时间
55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1-9-20
347#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13:39 | 只看该作者
《墨菊》
/胡有琪

几点墨当饵
钓秋香
上钩的秋风  甩一地的霜


卢利斯简评:这首诗表达了墨菊独傲秋风的精神。不过,有点流于表象描写,诗意有些淡了,让人读了不够劲道。我们可以把这种精神更深化,触及灵魂深处,使读者产生共鸣。个见,勿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3

主题

3551

帖子

8521

积分

中微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521
精华
0
微币
18889
威望
0
金钱
4970
日志
1
相册
0
注册时间
2014-3-19
在线时间
55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1-9-20
348#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16:37 | 只看该作者
1.虾米老师:人生有时就是因为"我,不再是原来的我"而美而动人,因为”我,还是原来的我”而真而永恆。   
     
2.虾米老师:这条诗路上,每个人都不只会遇到一次瓶颈,而是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瓶颈。  

     
3.卢利斯 :诗人只有对自身的探求,对世界的拓展,才能支撑自己,支撑世界。   

   
4.卢利斯:寂寞与孤独的色彩,能够清空头脑中的杂念和世俗的一切,使诗人可以更专注于当下的创作状态。

        
5.卢利斯:诗意不够“圆润”或者说行文不够“流畅”,可能是意象之间的嫁接出了问题,也就是在选择意象时,没有充分考虑每种意象的特征和属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3

主题

3551

帖子

8521

积分

中微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521
精华
0
微币
18889
威望
0
金钱
4970
日志
1
相册
0
注册时间
2014-3-19
在线时间
55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1-9-20
349#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16:41 | 只看该作者
6.虾米老师: 诗歌交流的过程,是一种教学相长的过程,任何一方既是老师也是学生,在传递经验的同时也迸行着自我的再内造。所以老师不老师称呼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给人么什么指引,你又从对方那里获得什么启发。   

7.卢利斯:写微型诗时,写花的话,用树的思维。写人的话,用物的思维。写物的话,用人的思维。就是用物象来表示人象,用人象来表示物象。上下要呼应,主题要鲜明,意象既要奇,也要合常理,前后要合逻辑,思想要深刻。   


8.胡有琪老师:好诗就象荷叶上的露珠。它已洗涤一身的污,只留天地的精华。

9.奥冬老师:每时每刻都全心全意地活在当下,诗意地生活,禅意地生活。目触心想,记之成诗。

10.卢利斯:一切微型诗的创作,都是从写实开始,然后落到人的感受、感情、审美、修养等虚处,也就是所谓的虚构,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从写实向虚构过渡的技巧。就是要处理好写实与虚构的关系。要做到写实不能过于直白,虚构不能过于荒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3

主题

3551

帖子

8521

积分

中微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521
精华
0
微币
18889
威望
0
金钱
4970
日志
1
相册
0
注册时间
2014-3-19
在线时间
55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1-9-20
350#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17:08 | 只看该作者
11.李之平老师:然而好诗不是随时产生,必定有它的机缘和背后积淀的更深更重要的东西,比如个人精神资源的丰富性,思想意识的纯粹,高拔都是其推动能量。是的,我们期待好诗,恰恰是期待那份静修过程中的明觉,那份真意,那种痛感,如千年约定,今生相遇。

12.华心老师:诗歌是创造,是探索,是诗人不断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来的艺术花朵,就像南山植物园的花木一样,千树相生,百花竞彩!

13.赛宾的左手老师:而光有语境,文字还只是一个空架子,更需要注重文字的容量和延续性。简而言之,就是你文字内所蕴含的审美能量足够使读者感到满足;与此同时还能让人觉得这篇文字余韵不绝,或是自成体系而令人百读不厌。

14.寒山石老师:诗歌是用最凝练的语言、以最自然的方式反映最本真的生活、最本真的情感,释放和展示、激发和创造最丰富的精神。这就是诗歌创作的境界,尽管步入这个境界需要技巧,但境界远高于技巧。从“讲技巧”到“无技巧”,才是最高的创作技巧。

15.卢利斯:对话形式,本来就是一种限制!话的内容太文绉绉,太诗意,太有内涵,就不像说出的话。话的内容太口语化,太直白,又了无诗意。这个度很难把握。我们只好出奇制胜,不过即使出奇出新,弄不好也会让读者不知所云,自相矛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微型诗 ( 渝ICP备2024032254号-1 )

GMT+8, 2025-1-10 12:44 , Processed in 0.06314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微型诗

© 2014 www.zgwxsg.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