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诗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中微
楼主: 卢利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利斯简评】诗评“摘录”

[复制链接]

493

主题

3551

帖子

8521

积分

中微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521
精华
0
微币
18889
威望
0
金钱
4970
日志
1
相册
0
注册时间
2014-3-19
在线时间
55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1-9-20
141#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19:12 | 只看该作者
赛宾的左手老师:驾驭气场的功力

 
遇到一篇篇幅不短,但很适合让人速读的文字。文字章句长短搭配合理,而绵延漫溯。一切的关键,是气,是气场。气场压住了全场。这点我极其赞赏。很少有作者能够在气场上做到完美。因为韵律是最先达成的,修辞是其后达成的,而气场的达成是相对偏后的。也就是说,一旦气场达成了完满,这个作者的功力就可见一斑。虽然作者的此篇,在韵律与修辞上都没有花十足的功夫,但我可以确信,作者的修辞和韵律是过关的。只是在这样一个篇幅里,保持相对宽松的韵律与修辞,更有利于气场没有任何阻碍甚至是每每都有合适的落脚点。由此全篇呈现出的感觉,才能如此的荡涤而逍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3

主题

3551

帖子

8521

积分

中微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521
精华
0
微币
18889
威望
0
金钱
4970
日志
1
相册
0
注册时间
2014-3-19
在线时间
55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1-9-20
142#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19:13 | 只看该作者
赛宾的左手老师:深沉感激

 
有一种文字,我们称之为“深沉感激”。就是深刻、沉稳但同时又充满感怀与激动。这些文字有云淡风轻的表象,但是表象之下,是一种深厚的内力。对于一般人来说,如此深厚的内里,要缓缓地流露,在表面上显出云淡风轻的迹象,那是HOLD不住的。所以作者必然有相当的底蕴,才能驾驭这样的风格。而这种文字里处处都体现着的强烈的驾驭感,才是人们审美愉悦的源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3

主题

3551

帖子

8521

积分

中微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521
精华
0
微币
18889
威望
0
金钱
4970
日志
1
相册
0
注册时间
2014-3-19
在线时间
55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1-9-20
143#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19:13 | 只看该作者
赛宾的左手老师:引人入胜的结构

 
什么样的文字,可以称得上引人入胜?很大程度上来说,那些读着读着,就让你恍惚觉得自己已经脱离了俗世的文字,就是一种典型的引人入胜的文字。因为只有当你对文字的关注,远远高于对俗世的警备的时候,你才能真正地忘我,而专心投入到一种境界当中去。而这恍惚中所进入的,往往是一个更为本质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读者存在于这个世界中,却又不具有本体,就像一个被作者引领的幽灵一样,看透这世界的本象。我觉得这就是诗歌所最应当承担的责任,因为相较于其它的文学体裁,诗歌,是一种更能打入事物本质层面的载体。文字体现事物本质的程度,决定了文字本身所具有的高度。而这种本质的程度越高,就越难以被直接消化,而越是需要一个引人入胜的文字结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3

主题

3551

帖子

8521

积分

中微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521
精华
0
微币
18889
威望
0
金钱
4970
日志
1
相册
0
注册时间
2014-3-19
在线时间
55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1-9-20
144#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19:14 | 只看该作者
赛宾的左手老师:文字的激活

 
有时候我们会问?什么才是一篇作品。我说,作品是活的。就好比让一个机器人工作的原理一样。首先你要让它有胳膊有腿,都安在正确的位置上。其次,你要激活它。而文字如何激活?就在于让文字保持一个大体柔和的维度,使衔接自然而流畅;表里照应,使文字统一成一个整体。这就是对于文字的激活,使其拥有了自给自足的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3

主题

3551

帖子

8521

积分

中微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521
精华
0
微币
18889
威望
0
金钱
4970
日志
1
相册
0
注册时间
2014-3-19
在线时间
55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1-9-20
145#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19:14 | 只看该作者
赛宾的左手老师:诗感

 
很多诗歌的初学者,他们的诗,都缺乏诗的内质,只是感情真挚自然,流露的方式流畅顺滑而已。当然,这起码可以说明作者有很好的语感,但是诗感,还有待加强。什么是诗感?就是一下笔就知道,怎么写才会有诗意的一种语言直觉。在“对诗意的把握”这点上,新手们总是有很多功课要做。同题赛就是一个很好的提高方式,看看同样的题目,那些优秀的选手比你多发掘到了什么。一来二去,诗感就会逐步形成与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3

主题

3551

帖子

8521

积分

中微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521
精华
0
微币
18889
威望
0
金钱
4970
日志
1
相册
0
注册时间
2014-3-19
在线时间
55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1-9-20
146#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19:15 | 只看该作者
赛宾的左手老师:重要的是心中的世界

 
我曾经说过,一个人经历过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心中有一个怎样的世界。因为和尚总是会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在我们的人生经历到一个阶段的时候,一个战友的死亡,带来的不是痛苦,或许是对某种香气的迷恋;而一种香味的消失,或许是一个孩子降生的信号。所以,我们经历的,和真正留在脑海里的,并不都是表里同一的。所以我说,经历过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心里的世界。很多时候,一篇文字几乎通篇都会专注于描述某种内心的心理。作者内心的世界柔软而易碎,只容得一个温柔的人,将其轻轻提起又慢慢放下。这个人在哪里?他曾经存在过吗?或许他早已经“烟水天涯远落花”了。留下的是作者的惆怅,而这种惆怅恰恰是最不能消除的东西。留在心里,它会成为顽石。而说出来,则会为未来,选择一种更为坚定的方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3

主题

3551

帖子

8521

积分

中微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521
精华
0
微币
18889
威望
0
金钱
4970
日志
1
相册
0
注册时间
2014-3-19
在线时间
55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1-9-20
147#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19:15 | 只看该作者
赛宾的左手老师:悬念诗

 
很少有诗歌,能够将悬念作为卖点。但一首以悬念为卖点的诗,效果往往是很好的。因为悬念,作者常常需要借用充满气场的描述,文字在丝丝入扣的同时,就引得读者的注目观看。这样的文字充满了镜头感,几度的描述都是大大的特写。而归结起来,文字最根本的魅力,是对一些生命命题的探讨,比如:如果有人要取你性命,你越是躲就越躲不过。而你越是想知道谁要杀你,你也越是只能在临死的时候知道。就是因为有这样一个深刻的命题压阵,所以文字才有施展悬念与技法的空间。否则如果没有内在的核心,那么越多的悬念,就是越大的败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3

主题

3551

帖子

8521

积分

中微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521
精华
0
微币
18889
威望
0
金钱
4970
日志
1
相册
0
注册时间
2014-3-19
在线时间
55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1-9-20
148#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19:17 | 只看该作者
《由一首不像诗的诗谈“节奏文学”的探索与“跨界文学”的研究》
文/赛宾的左手

  
诗有诗的语言,诗有诗的节奏。但有些文字,其本质上不是诗,却借用了诗的节奏与格式,那它到底应该算是什么?而将散文、杂文、故事、讲演、侃谈等文学形式与诗歌进行跨界合作的文学体裁,又能够最终达成一个怎样的高度,且为现有的文学体系做些什么呢?本文就这几个问题展开了讨论……

包公漫谈
文/塞宾的左手

听大学者说起过:
西方人崇拜神,而东方人
则喜欢真人崇拜。

从关公到包公:
楷模被神化、故事化、传说化。
最后,楷模就成了唯一。

唯一的楷模,其实就是神。
但神和人总是不亲近的。
所以和楷模活在同一个时代
是幸运的。因为可以有真切的盼头。

盼头,对,就是这个东西。
时下风靡的中国梦,
归根结底,其实说的,就是这两个字。

歌词里曾经说过:
我一次次地盼,可谁给我答案?
可是我们果真只要一个答案吗?
不,我们更需要的
是思路。

断案如神,还在于洞烛见微。
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细节,
就能厘清别人理不清的思路。

每每到破解的时候,我们才恍然大悟。
之所以我们做不到,既是缺乏知识
也在于缺乏线索。

回到盼头吧。
一个兼具专业知识,又能细心于线索的人
就是给人盼头的人。
这个道理古今中外都一样,
在哪个行业都能通用。

比如孔子。比如老子。
仁义和道德,就是他们的专业素养。
而对于时代的细致观察,就是他们的洞烛见微。

再比如钱学森。再比如袁隆平。
站在时代的前沿,拥有别常人更多的知识
是他们成功的前提。
而对于专业不懈的研究和尝试,
才是关键。

还比如达芬奇。还比如毕加索。
艺术这种东西,技术层面不过关,是好不了的。
但也往往是最小的细节,才决定了成败。

或者是乔丹。或者是马拉多纳。
技巧不是天生的,而是熟能生巧。
但作为一个竞技者,最关键的,还是发现机会的能力。

一个行业需要一个天才的带头人。
一个国家需要一个贤明的国王和贤能的丞相。
其实无论制度如何,这个社会始终都在依靠贤者。
贤者,可能是对于包公最好的称谓。

常听人说起:任何脱离了个人能力的战术都是空谈。
包公若没有展昭,成不了今天的包公。
包公若没有公孙策,成不了今天的包公。
大宋朝若没有包公,成不了今天的大宋朝。
而中国史没有大宋朝,就成不了今天的中国史。
真是环环相扣啊。蝴蝶效应什么的,有时感觉特别地切近。

说到包公,人们首先会想到黑脸,想到月牙。
其实包公可能也不至于黑成那样。
之所以被“越描越黑”,是因为人们对于铁面无私的需求。
其实在每一个时代,人情,都是要讲的。
包公也讲人情啊。
我依稀记得,包公说的“情理法,情字为先”。
但后面还有话呢。说:于情呢,我该放。于理呢,你对我有恩。
但是法不容情。

我曾有个奇怪的设想。
说某人对仇人整蛊下咒,仇人果然死于非命。
我问懂法的人,是否能以主观故意,判这人的刑。
专家回答说:法律还没有严到这个地步,而且法律讲证据。
最关键的,法律只是社会的底线。
并不是不触犯法律,你就是好人了。

王子犯法,和庶民同罪。
可法律是底线。犯法和犯错不同。
这社会本不公平。有人犯错,可以有第二次机会,有人就没有。
其实给每个犯错的人第二次机会,也是社会进程的一个部分。

其实听说包公是有妻儿的。但人们不关心这个。
现在不同了。人们都会好奇,
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有没有背着一个多事儿的女人。
其实男人的成功,总归还是靠男人的。
比如陈世美,他讨了公主,是靠公主吗?
归根结底,靠的还是老丈人。
而混迹官场职场,靠的是真朋友和好上司。

其实人际关系也不是一个太复杂的东西,
只要没有暗箱操作。包公就很抵触这个。
我想可能是他应付不来吧。
其实我感觉包公挺笨的,厚黑学这东西,
可算是一门大学问。
但我感觉包公也挺聪明的。
这就好像炒股,今天赚,明天就可能赔。
一入股市深似海,天天算计没个头啊。
我不进去,不赚也不赔。但我省心。
那也值了。

最后要说的,是一开始说的。
楷模是唯一的,不可复制的。
我们既然不能全盘照搬,那该抽象继承成什么样呢?
首先,一定要给人一种你无法被贿赂的印象。
其次,要让人觉得,你最在乎的,是公平。
换句话说,就是对事不对人。
今天你侵犯人,我就治你;明天人侵犯你,我就护你。
再者,你要让人觉得,只要他自己也一身正气,
就会处处得到你应有的帮助。
如此,就会有更多心术不正的人,从抵触好人,
到最终自己也变成好人。

所以,做官,到底还是在做人呐……

        
诗有诗的语言,诗有诗的节奏。而在某些时候你会发现,某些作品语言上不是诗的语言,但在节奏上恰恰更适合用诗的节奏来诠释。那这种像诗又不像诗的诗,到底该被安放在一个怎样的位置上呢?
        
上面的这篇《包公漫谈》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种探讨。以前著名诗论家温东华先生曾提出过“语言说”。大概意思就是,说话有说话的节奏,和歌唱、行吟、诵读的节奏都是不一样的。作为写在纸上的文学作品,所用的必然是经过加工的语言。而这些语言若以说的节奏而非吟、诵、唱的节奏表现出来,就是“语言说”了。我这一篇文字,就试图着重强调这种“说话的节奏”。
        
显然,我的这篇文字,从语言上已经完全脱离了传统意义上所说的“诗的语言”。如果硬要区分其本质的话,我觉得这其实是一篇讲演稿。但是,如果上面这篇文字变成了下面的样子,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是不是原有的语气、腔调和停顿就不明显了:
        
        
听大学者说起过:西方人崇拜神,而东方人则喜欢真人崇拜。从关公到包公:楷模被神化、故事化、传说化。最后,楷模就成了唯一。唯一的楷模,其实就是神。但神和人总是不亲近的。所以和楷模活在同一个时代是幸运的。因为可以有真切的盼头。
        
盼头,对,就是这个东西。时下风靡的中国梦,归根结底,其实说的,就是这两个字。歌词里曾经说过:我一次次地盼,可谁给我答案?可是我们果真只要一个答案吗?不,我们更需要的是思路。断案如神,还在于洞烛见微。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细节,就能厘清别人理不清的思路。每每到破解的时候,我们才恍然大悟。之所以我们做不到,既是缺乏知识也在于缺乏线索。
        
回到盼头吧。一个兼具专业知识,又能细心于线索的人就是给人盼头的人。这个道理古今中外都一样,在哪个行业都能通用。比如孔子。比如老子。仁义和道德,就是他们的专业素养。而对于时代的细致观察,就是他们的洞烛见微。再比如钱学森。再比如袁隆平。站在时代的前沿,拥有比常人更多的知识是他们成功的前提。而对于专业不懈的研究和尝试,才是关键。还比如达芬奇。还比如毕加索。艺术这种东西,技术层面不过关,是好不了的。但也往往是最小的细节,才决定了成败。或者是乔丹。或者是马拉多纳。技巧不是天生的,而是熟能生巧。但作为一个竞技者,最关键的,还是发现机会的能力。
        
一个行业需要一个天才的带头人。一个国家需要一个贤明的国王和贤能的丞相。其实无论制度如何,这个社会始终都在依靠贤者。贤者,可能是对于包公最好的称谓。
      
常听人说起:任何脱离了个人能力的战术都是空谈。包公若没有展昭,成不了今天的包公。包公若没有公孙策,成不了今天的包公。大宋朝若没有包公,成不了今天的大宋朝。而中国史没有大宋朝,就成不了今天的中国史。真是环环相扣啊。蝴蝶效应什么的,有时感觉特别地切近。
        
说到包公,人们首先会想到黑脸,想到月牙。其实包公可能也不至于黑成那样。之所以被“越描越黑”,是因为人们对于铁面无私的需求。其实在每一个时代,人情,都是要讲的。包公也讲人情啊。我依稀记得,包公说的“情理法,情字为先”。但后面还有话呢。说:于情呢,我该放。于理呢,你对我有恩。但是法不容情。
        
我曾有个奇怪的设想。说某人对仇人整蛊下咒,仇人果然死于非命。我问懂法的人,是否能以主观故意,判这人的刑。专家回答说:法律还没有严到这个地步,而且法律讲证据。最关键的,法律只是社会的底线。并不是不触犯法律,你就是好人了。王子犯法,和庶民同罪。可法律是底线。犯法和犯错不同。这社会本不公平。有人犯错,可以有第二次机会,有人就没有。其实给每个犯错的人第二次机会,也是社会进程的一个部分。
        
其实听说包公是有妻儿的。但人们不关心这个。现在不同了。人们都会好奇,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有没有背着一个多事儿的女人。其实男人的成功,总归还是靠男人的。比如陈世美,他讨了公主,是靠公主吗?归根结底,靠的还是老丈人。而混迹官场职场,靠的是真朋友和好上司。其实人际关系也不是一个太复杂的东西,只要没有暗箱操作。包公就很抵触这个。
        
我想可能是他应付不来吧。其实我感觉包公挺笨的,厚黑学这东西,可算是一门大学问。但我感觉包公也挺聪明的。这就好像炒股,今天赚,明天就可能赔。一入股市深似海,天天算计没个头啊。我不进去,不赚也不赔。但我省心。那也值了。
      
最后要说的,是一开始说的。楷模是唯一的,不可复制的。我们既然不能全盘照搬,那该抽象继承成什么样呢?首先,一定要给人一种你无法被贿赂的印象。其次,要让人觉得,你最在乎的,是公平。换句话说,就是对事不对人。今天你侵犯人,我就治你;明天人侵犯你,我就护你。再者,你要让人觉得,只要他自己也一身正气,就会处处得到你应有的帮助。如此,就会有更多心术不正的人,从抵触好人,到最终自己也变成好人。
        所以,做官,到底还是在做人呐……
        
        
其实意思还是那个意思,但节奏感就没有了。由此可见,节奏对于文字的表达效果,起着转变气质的作用。在得到了这点共识之后,就应该会有更多的人能够认同,将一篇讲演稿进行分行分段处理的必要性了。但它应该归于何类呢?这就牵涉到文学体裁的评价标准了。就是你区别一种文体,是看它看上去像什么呢,还是本质上是什么?这其实一直都是一笔糊涂账。就像很多人一直说不清楚到底什么是散文诗?是拥有散文的句式,但是有诗歌的内质的文字。还是仅仅就是分行比较多的散文。如果是后者,那其实就和我这篇《包公漫谈》没什么区别了。
        
所以问题再回到“诗的语言说”上来。既然是诗,就要用诗的语言、诗的意识形态。否则,虽然我们从一个广义的文学批评的角度来认知,这些文字仍旧可以称之为好作品。但是从诗的角度出发,它首先不是诗,也就无所谓好坏了。其实诗与散文的意识形态是有明显区别的。用温东华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散文是“延缓”的艺术,诗是“直接”的艺术。区别就在于你是用一句话本身自我解释,还是用更多的话来解释之前的话。所谓的散文诗,以泰戈尔的诗作为范例,可以看出这些诗歌只是气韵较为悠长,从而产生它是散文的错觉,但其内在的指向,都是相对直接的。或者说,穿透力强的散文,就是散文诗。穿透力不强且分很多行写的散文,就是像散文诗的散文。那么同理可得,就会有杂文诗和像杂文诗的杂文,也会有故事诗和像故事诗的故事,以及口语诗和像口语诗的大白话。这才是对这些似是而非的作品,较为准确的类型定位。
        
弄清楚了这个问题之后,那这些“伪诗歌”又该何去何从呢?在很大程度上,我觉得这些伪诗歌,是诗的近亲,或者说是姊妹门类。从严格而传统的意义上来说,它们不是诗。但是毕竟它们继承了诗的一部分特点。或者说,如果我们跳脱出“诗”的狭义范畴,提炼出它们与诗的共同特性“节奏”的话,那我们不妨将它们和诗一起统称为“节奏文学”。在这一个全新的概念下,其尚待探索的空间是极其宽广的。但现在的问题就在于,如何建立起一种专属于这种文学形式的美感。这其实是对于审美体系的一次重要革新。像我上面这篇文字,如果你照着诗歌的节奏去读,也照着诗歌的评判标准去欣赏,你会觉得这就是一篇大白话,会觉得这写得是个什么啊。但是如果你照着诗歌的节奏去读,但是照着一篇讲演稿的标准去欣赏,那么你就会觉得我说的头头是道。
        
那么话说到这里就出现了一个经典的“是应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如果没有这种新的审美标准的普及和推广,这类新兴文学就不会受到真正的欢迎。但如果没有人来写这类文字,任何概念的推广,都会是一种纸上谈兵的概念。我所能做的,只能是做“一只生蛋的鸡”。既负责新兴文学的创作,又负责审美观念的推广与普及。很多时候,事情并不像很多人想的那样难,思路的转变其实只需要一次有效的点拨。
        
但在更多时候,人们的先入为主的。我默认你这个写的是诗,你要是写得不像诗,我就不买你的账。那既然如此,就像诗经里说的“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既然读者不愿意一时间改变其审美取向,那作者就有必要考虑到读者的需求,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比如你可以将一些新颖的体裁与诗体本身进行更为充分的融合,就像原本两个陌生男女见面很尴尬,但是如果有介绍人的引荐,气氛就和谐多了。以下的例子就是证明:
   

       虽然这篇文字里加入了许多口语、喜剧元素、故事情节、戏剧冲突,但是我都巧妙地用一些诗的语言将其一一串联、带过和总结。如此一来,整体的文字既保持着诗歌所应具有的基本韵味,也使得文字足够新奇有趣。所以,这也是另外一种可行的思路。
        
其实,时代一直没有停止它前进的步伐。但很多事情的兴起只是昙花一现。可能一件事物的短暂存在,只是为了证明它可以存在。对于这些“跨界”的或是“杂交式”的新兴文学体裁,其未来的走向在当下而言是难以预测的。
      
但是就像很多人诟病说在还有很多人在挨饿的现在,政府却斥巨资去搞外太空研究,去想着移民火星。这不是应了一句话,“太远的远见就是短见”吗?但是有一个宇航员回答地很好,说人就好像是蚂蚁。原本只会直线行走。终于这些蚂蚁遇到了地上的一个裂缝。有些蚂蚁停步不前,有些蚂蚁就选择绕开这个裂缝。那这些蚂蚁就成为了2D的蚂蚁。然后这些蚂蚁走啊走啊,走到一处绝壁之前。很多蚂蚁止步了。但是有一些蚂蚁开始沿着绝壁向上攀爬。这些蚂蚁,就成了3D的蚂蚁。所以,打开思路对人类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因为或许站在一个以前从来没有站到过的角度上去回看过往的那些难题,原本困惑我们的东西就能够获得一种新的解答思路。这段话对我的触动和启发很深。
        所以我宁愿相信,对这些新兴事物的研究,纵使不能使这些新兴事物最终成型并发展。至少也能从对它们的研究中,来重新审视传统的文字体系。从中或许就能获取一些额外的收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3

主题

3551

帖子

8521

积分

中微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521
精华
0
微币
18889
威望
0
金钱
4970
日志
1
相册
0
注册时间
2014-3-19
在线时间
55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1-9-20
149#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22:38 | 只看该作者
那枚远方深处的钉子(诗歌笔记)

赛宾的左手编者按:其实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很想对作者说“别太当真,只要趣多多”。但作为一个写诗的人,我理解这样一种带有神经质的自我倾诉。我理解一个神经高度紧张的人,会在看到或是听到一些的时候,突然产生海量且意义重大的联想。我理解他迫切想要将它们记录下来的愿望。我也理解当时过境迁之后,看着当时的文字,觉得有些疯狂和荒谬,但是究其根本,还是会怀念并向往那种认真思考人生的状态。当然,这最终也不过是一些略带痴狂意味的笔记。很多时候,我们不应该过度解读一些东西。这世上的美,绝大多数,是因为还有让人想象的空间。这些文字,仅仅只对你自己认识或是重新认识这个世界意义重大,但是对于旁人,因为境况不同,是几乎发挥不到作用的。针对所有人的东西,应该带有共性。而这些共性其实就存在于这篇文章之中。从只是写给自己的文字,但写给众人看的文字之间。需要经过三个步骤。第一步,是调整心态。写下一些笔记的原因,多半是心乱。想要写出给人看的文字,首先要解开自己心中的乱麻。不矛盾了、不纠结了、不自我围困了以后,你才能写出给所有人看的文字。第二步,是养成凡事往好处看的习惯,并尽可能的做有美感的叙述。其实心结打开了以后,一段时间之内,人会变得很乐观。但是维系这种乐观,需要养成好的习惯。而文学的根本在于美感,有了美感,才容易让人去接受。第三步,是将自己已经释然的苦难娓娓道来。苦难这种东西,只有当你淡然了,你才会以一个强者的身份存在。而只有强者的叙述,才是最具说服力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3

主题

3551

帖子

8521

积分

中微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521
精华
0
微币
18889
威望
0
金钱
4970
日志
1
相册
0
注册时间
2014-3-19
在线时间
55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1-9-20
150#
 楼主| 发表于 2014-8-20 12:11 | 只看该作者
【论拟古】拟古化的搓肉板

赛宾的左手编者按:很同意峡哥最后说,讲自己的话总比学别人的话容易一些。说到拟古,很多时候是找不到那个“赶脚”。很多时候所谓“一步错,步步错”,但是对于拟古,更大的问题是如何跨出那正确的第一步。一旦感觉找到了,套用峡哥的意思,就是找到了“语言流畅的密码”,那么接下来的事情,也就相对简单了。当然,这一切是建立在古代意象的熟悉上。或者准确的说,这里要熟悉的,  并不是一个古代意象在古代究竟是什么样的,而是这个古代意象在当下的读者眼里是什么样的。毕竟你写的拟古作品,最终还是给活人看的,这个东西是不是完全符合古人的印象并不重要,只要符合现代人对于古代意象的那种认为就好了。而这里考验的,就是作者对现代人的这种“认为”的把握度。其难度和考究古人的真实理解一样,但却更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微型诗 ( 渝ICP备2024032254号-1 )

GMT+8, 2025-1-10 17:26 , Processed in 0.06174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微型诗

© 2014 www.zgwxsg.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