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山海精 于 2014-8-31 16:31 编辑
微诗写月的圣手 ——浅析残文兄的一组咏月微诗 《中秋月》 文/残文
故乡的老井 倒扣 在天上。湿了 普天下的眼眶 同题诗同到中秋,就一定会鼓捣出“中秋月”的主题来,这似乎是每个与诗歌相关的论坛都避不开的,一是惯性思维在作怪,一是管理者的偷懒。鲁迅说,好诗都被唐人写完了。其中以月为载体的相思主题更是如此。不过,诗人写诗就是带着镣铐跳舞,不管是形式的束缚,还是主题的局限,囚禁的只能是平庸的诗人,而那些勇于创造的诗人却总能突破束缚,把束缚变成一种美。残文兄的这首《中秋月》便是一个将束缚变成美感的例子。
好诗往往能够充分利用诗歌的每一个形式要素,绝不浪费,对于只有三行的微诗来说,题目就必须利用好,必须处理好诗题与第一诗行的关系,第一诗行既要点题,又能与诗题形成张力,造成似断实连的效果。残文兄《中秋月》的首行就达到了这样的艺术效果。“故乡的老井” 是中秋月的喻体,这比喻新奇,让人颇感意外。但仔细一想,却发现本体与喻体之间,不仅形似,而且神似,令人叫绝。从外形上说,月光如水,远远看上去,就如一口深邃的井;从神似方面讲,中秋月与老井二者都关涉相思,两个意象的叠加进一步强化了相思的力量。“老井”的老字也极有分量,点出了月亮这一意象的历史文化意蕴,仿佛图腾一样,给人震撼。 “倒扣”二字紧承老井而来,这两个字一字千金,把千年的相思都倾泻下来了,同时为后两句造势,与尾行的“普天下”形成呼应之势。 有了首行的铺陈,后两句接续而来,一气呵成,浑然一体,将借月写相思的旧题材翻出了新意,推到了新的高度。 残文兄的咏月诗不少,他的另一首《中秋月》:“同样的独轮车/心上压过来/重量 却不一样”,这首诗的首句将月比作独轮车,也极新颖,让人想起了艾青的《手推车》:“手推车/以唯一的轮子/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穿过寒冷与静寂/从这一个山脚/到那一个山脚/彻响着/北国人民的悲哀”。两相对比,独轮车压过心野的声音,也同样是令人“痉挛的尖音”,此时无声,但却永远响在游子无眠的夜晚。 残文兄还有一组写月的组诗,组诗的名字叫《再读月亮》,组诗里将月亮比作月饼——写游子因相思而生的饥饿感,把月亮比作失效的安眠片——写因欲罢不能的相思而彻夜难眠的煎熬,把月亮比作豁镰——写相思的锋利,这个比喻并不新奇,但后面的铺陈却很好,“从东山/到西山 一夜间 收割/多少 老弱病残”,这老弱病残来得实在好,王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其实人在日暮途穷、生病困厄的时候更加相思,忽然想起残文兄生病时思家的情态,一种悲怆油然而生,这不是他老人家的真实写照么?没有真情实感怎么会写出动人的诗句? 残文兄还有很多首咏月诗,如他的《月亮是怎样长胖的》、《月泪》、《雪夜尝月》等等,给人印象深刻的还是那贴切而新颖的比喻和有力的铺陈,月亮如泪、如球、如小太阳,绘尽了月亮的各种形态,写出了人生的种种情愫,或沉重低回,或雅洁明快,或含蓄蕴藉,真可称微诗写月的圣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