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诗、美景、心醉,李道路的诗《宁静的黎明》 邹勇翔 原文:宁静的黎明
文/李道路
花开的声音,惊醒了露珠的梦。
鸟儿如五线上的音符,谱出黎明的第一首作品。
乡村的炊烟,映着第一缕晨曦,写满了田园的抒情。 黎明是新鲜的,黎明是欢快的.。黎明的形、变化是难于捕捉的,难于描绘的。读了李道路先生的诗歌《宁静的黎明》,眼一亮,心一震。黎明是一夜沉睡的苏醒,大地、万物是有变化的,如露珠出现、花开、鸟鸣、阳光等。露珠应是第一感觉、第一视觉,因为露珠冷而透明。诗人第一句就有露珠“花开的声音,惊醒了露珠的梦。”,露珠是怎么出现的,惊醒的;谁惊醒的,花、花开声音。花开与露珠是没关联的,花开声音的声音是细微的除非仪器外难于听到,这样写写出了露珠小而易被惊动。又隐含出黎明一变化景观—花开。让二者一体,有关联的因果,落脚点是露珠;露珠成了第一感觉、第一触觉、第一视觉。花开潜在的物,露珠便是信物,露珠的醒来,也是大地、万物的醒来。露珠在梦中醒来,露珠很甜美,睡得香;也是在说夜甜美,大地、万物睡得好,休息的好。欣欣然、新鲜。花开又散发清香,弥漫周围扑鼻沁心,进一层构成一种宁静的美好。花本身是美好之物,露珠又晶莹透剔,无不在说黎明的美好。花、露珠又拟人化,情趣横生。 鸟欢快鸣叫,是大自然黎明重要的一幕。诗中有鸟,字面上却找不到鸟鸣。出现在读者眼里先是鸟形与态,“鸟儿如五线上的音符,”。形是像五线谱的音符;摆放在行格子的音符,是鸟在树枝上舒展身体、蹿动的态。太形象了。行家歌星鸟,在美梦醒来,眼前清新美景,难道无动于衷,沉默吗?诗人没有直接大笔描述、大肆铺张来放射激情,却很收敛“淡然”,诗中用了“谱出作品”。“作品”一般是静态的,前面的修饰是“谱出”,而不是“谱写”(意思还未完成),这里“谱出作品”就是释放的声音,“音乐”之声,既然是作品,就不是一般的音乐,那就是动听的悦耳的。而且不是一个人成就的,是众人的,是大合唱、交响曲,又是合作创作演唱、演奏出来的。既然是“谱出”,就体现了深情的,倾心。写动听鸟声,而无声而写,先写形“如五线上的音符”的“音符”,就有看形闻声的效果;就有从外表感受出洋溢的艺术细胞与氛围;在树上活动“如五线上的音符”的态就是鸟儿们合作演唱、演奏释放情感的肢体语言;又道出了好作品是每一个人努力的结果。写鸟声而无声,此为无声胜有声;写鸟声先写形,用静态作品反射声,是把对鸟动听声音写到极致。在“谱出作品”中用“黎明第一首”限定。道出鸟鸣是黎明重要的一幕,首响曲,又印证了花开声微弱听不见。
黎明的展开,树、山、房屋、阳光是主要景观,诗人没写或没做重点写。重点、突出点却是不被人看好的山村炊烟。广大无边、灿烂的阳光只是陪衬,不是炊烟在阳光中,而是取一缕在炊烟里,装饰着炊烟美。显然是突出炊烟,强调炊烟。突出炊烟就是突出人,突出人的什么?人的勤,这么早就燃起炊烟,而且是在第一缕晨曦时, 烧水、做饭,准备忙碌田间的活,可见“勤”。黎明升起炊烟体现早,炊烟的美,就是品质的美—国人传统,农民精华:勤劳,一天之计在于晨观牢记着、践行着,土地情深。在后面一句“写满了田园的抒情”、前面的“第一缕”淋漓体现。“满”是什么?情。突出人,而不见人,借景写人;赞美品质寓于景中;可见诗人的高超。 诗人在展示美:景美,品质美,静态到动态、无生命到有生命、植物到动物、动物到人、小到大、外到内。 诗人在描写静:静的纯真,静的实在,静的欢快。嘈杂、喧闹,黎明是没有的。题目叫“宁静的黎明”何而不妙。“静而不静”应是读者的感受吧!总之,作者的观察、感悟、想象、表现,难得。 2014-4-30(通联湖北宜昌夷陵区平云二路泰和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