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诗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中微
查看: 9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赛宾的左手《由语境的建立谈写好诗歌的核心要...

[复制链接]

493

主题

3551

帖子

8521

积分

中微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521
精华
0
微币
18889
威望
0
金钱
4970
日志
1
相册
0
注册时间
2014-3-19
在线时间
55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1-9-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18 17: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由语境的建立谈写好诗歌的核心要素》
文/赛宾的左手

  写诗要先建立语境。好让人弄清楚这是一篇写实的亦或是虚构的作品。而光有语境还不够,要让文字充实,还需要作者在文字的容量和延续性上做好文章。

  
其实从创作本源来讲,一切创作的初始,都是对现实的书写。如果抛开文笔的稚嫩,通常在一个作者最初的作品中,往往只有纯粹的纪实性。即使瞎编,也是一编就瞎。因为任何会被追究其真实性的谎言,最终一定会被戳穿。而之后,我们开始接触到“虚构”这个概念。一言以概就是“当你明知一个谎言是谎言却不在意其真实性时,它就可以被称之为虚构”。而作为一种更高难度的写作技法,在最终达成这种技巧之前,作者往往会经历一个由写实向虚构的过渡期。而下面的这件例作,就是一个典型的过渡期的案例:
  
  从黄昏起
  蝉和青蛙开始了沉默
  无风的夏夜
  从落日的余晖挂在高高的树顶开始
  
  往日清凉的小河
  那坝上的激流正沸腾狂躁的翻滚着
  自从来了乌贼
  小河就变得深沉起来
  
  一只归家的喜鹊
  从一个巨大的烟囱顶经过
  然后化身成一只高速旋转的陀螺
  一飞冲天
  
  无数盏闪烁的路灯
  是城市夜晚无眠的眼睛
  待到白昼
  这些眼睛都瞎了
  
  
它最主要的问题,是语境的尴尬。简而言之,就是当文字中虚构与写实的元素同时存在且比例不相上下时,你会无法判断,到底是该从一个虚构故事的视角来看待这件作品,还是以一件写实作品的视角来看待。如果是虚构,那么写实的部分就过于直白。如果是写实,虚构的部分又过于荒诞。
  所以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所谓的“虚拟语境”。简而言之,就是你需要给人一种强烈的暗示,表明你是在讲一个故事。而虚拟语境的关键,就在于起首的一句或是一段。如果能够找到一个理想的接合点,文字就能打开读者的想象,从现实进入到无际的虚拟空间,使人任意遨游。下面就着重介绍以下这件作品:
  
  一朵莲花带雨开,千丝万缕旧楼台。
  为君兰桨随波去,暗影清烟入梦来。
  ——题记
  
  [一]
  梦已生成烟青色。水,卷起一段氤氲,将时光,隔成沧海和彼岸。无数细碎的心事被打湿,倾泄在半亩柔波之间。本无意沾惹潮湿的目光,奈何,多感的尘世,禁不住一曲未央。我只得在这抹水色里,洗净瞳孔,从白天等到清夜。
  
  [二]
  一些似有非有的情境,将一干记忆慢慢散干。点点斑斑,是水的那些浅浅淡淡的心事,又像是女子沉积多年的梦,在温婉地轻吟,轻轻的,轻轻的,漫入记忆深处。而我,则是在这团水墨里苏醒,在一弯浅蓝里长成记忆中莲的模样。
  
  [三]
  千丝万缕,是莲细腻的针脚,一座水塘就是一方绣帕。不必鸳鸯,只将自己的影儿,静静入画。从此,不再怀疑秋凋和冬零,眉眼沾水为露,结成一段香,不与红尘结怨。且共烟波浩渺,枕风照影,落珠成玉,此身抱水酣眠。
  
  [四]
  与水相依,用远离喧嚣的遗世独立来完成进场这场心灵的皈依。就算终要被时间洗淡了容颜,冲散了清影,终要一瓣一瓣凋零于柔波间,那也是一种跳脱红尘的修行。莲就这样藏身于一首诗中,轻轻吟唱,淡淡凝香,一点一点打开自己。
  
  [五]
  七月,就让自己长成一株莲吧,亭亭静直。从此,将浮生托付给水,就以水为名。以水为名,注定了要忍受清寂和孤寒,要忍受梦如水碎。纵然水寂山寞,会让记忆打结,泛着苦味。那又何妨,命运的指纹早已镀上你的名字,水正清,花正柔。
  
  
这篇作品的责任编辑说:“这种写法叫以情写情,在读一首好作品时,读者心中产生强烈共鸣,由此激发出自己的灵感。在被作品所内含的情感打动的同时,自己心中也会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而从古诗词的角度看,这完全要归功于作者“造境”的成功。简而言之,就是将原本简短的故事扩容,写成一个开放式的结构,并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感情,使读者在情感的驱使与启发下继续探索这个开放的故事。换言之,读者的参与度决定了作品的成败。这一点且按下不表,我们先来说说虚拟语境的起首。首先题记中的一首古诗,就等于将读者从现实当中带离出来,走进一个“雅品”的境地。而之后的文字,你注意第一句,就鲜明地传达出文字的风格。“梦已生成烟青色”。首先梦是缥缈的;其次烟青色也是缥缈的;而梦居然生成了颜色,就更缥缈了。而因为属性相同,使得这个以缥缈比喻缥缈的缥缈的比喻十分贴切,于是意境也就此荡开。所以,一个好的虚拟语境的起首通常需要具备两个要点。其一,文字必须充分展现出虚拟的感觉。其二,表达必须生动贴切。之后要做的,就是令其后的文字,与起首保持一致的步调与风格。即便是转折,也要让人看出清晰的脉络,或是强烈地感觉到其内在紧密的联系。
  
而光有语境,文字还只是一个空架子,更需要注重文字的容量和延续性。简而言之,就是你文字内所蕴含的审美能量足够使读者感到满足;与此同时还能让人觉得这篇文字余韵不绝,或是自成体系而令人百读不厌。而关于艺术,有些人易于满足,有些人则更为苛刻。它和一个人的作品阅读量有着直接的关联,就好像四川、湖南人会比江浙人士更能吃辣一样。而上面这件作品,应该是可以满足较为挑剔的读者了。而关于文字的延续性,作品则是采用了自成体系而使人百读不厌的方式。
 
 而关于自成体系,有两个必备条件。一点是相对充裕的篇幅。所谓“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一个体系的建立,其“砖瓦”必须足够,否则堂庑就会极其有限。但也不宜过多。过于冗长的篇幅会使人记忆模糊,而不利于意境的展开。另一点,就是作品必须给人充分的想象空间。像上面这件作品,就是其中的典范。以一些长度适中的段落,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篇章。以章节自有的想象力以及章节间的留白给人的想象力,来共同构建作品的体系。而之所以你能百读不厌,是因为文字本身所能展开的想象足够丰沛。你可以将每一处的奇思妙想都当做一个展厅。如果展厅足够多、足够长且其中的展品足够吸引眼球,那么当你走到最后一个展厅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回味并欲图重温第一个展厅的内容了。而每一次的徜徉,都能因过程的舒缓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审美疲劳的堆积。但这种愉悦毕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无限重复,但至少,奇思妙想更为丰富的作品,是相对更为耐品的。而这种耐品,是因为文本本身的蕴含。或者可以说是“功夫在诗内”。当然,与之相对就有“功夫在诗外”的作品,就像下面这首:
  
  稻浪漫过了陇
  陇上的月,磨快的镰
  那一年
  都这么说
  
  女人走出针眼,追赶笑声
  男人打一响指,吆声贯耳
  稻浪鼓动着他们
  充实。幸福。
  
  开镰,开镰,开镰
  手揮动成兴奋的弦弧
  大把大把的阳光躺下来
  是爱,是暖,是永恒
  
  在时间的刻度里,一夜
  就完成一个春天的梦想
  一粒粒金黄的元素
  遨去做了客。進入了心灵
  
  那一年
  都这么说
  日子过得跟稻穗一样
  真实。沉甸。
  
  
所谓“功夫在诗外”,就是我之前提到的另一种延续性的表现方式——余韵不绝。上面这篇作品,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其通篇都在为最后的余韵努力。这整篇文字就是一个梦境:一个真实的、又已经不那么真实的梦。而描述梦境的目的,是为了留下感慨。是为了给曾经的幸福,一个肯定而安慰的答案。于是,一切和作者一样缅怀过往幸福安宁日子的人,都会随文字的落幕,而勾起对岁月的怀念。文字的延续性便就此成立。
  
而造就一篇文字的余韵,也有两个必备条件。一点就在于文字需要有一个指向。这种指向可以很鲜明,就像“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也可以更具开放性,比如“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虽然同是苏轼的作品,虽然同写悲凉,但从意境渲染上,前一种是穿透式的,后一种则是晕散式的。但无论如何,文字都有一个指向、一种引导,而不是漫无目的地发散。而另一点就在于,前面的文字结构,需要为最终的余韵,做好足够的铺垫与支撑。你可以将其理解为引线。引线本身不是炸药,但通过引线的引导,就能勾起回想与想象。而引线最关键的特质就是连贯,不能出现断点。而这和结构有关。一篇余韵不绝的作品,其铺垫部分需要在结构上具备两个特点。其一,就是脉络清晰。其二,就是留白充分。与自成体系的文字在段与段或是章节与章节之间留白不同。余韵不绝的作品,要求行文中的每一个句子之间,都有充分的空间,以便回忆和想象能够渗透其间。而这些回忆和想象也不像自成体系的作品,在徜徉的过程中就已充分显现。而是要文字到了末尾、最后的余韵洇散之后,它们才会被彻底激活,而开始肆意活跃起来。
  
总而言之,若想让人能够辨清一篇文字该以何种角度进行评判,就需要在文字的一开始就构建一种相应的语境,以语境作为引导,使读者对作品产生直观的判断,也能更好地进到作品的情境中去。而为了夯实文字内涵,光有语境还不行,还要以内涵量丰满的文字作为依托,来尽可能地满足最为挑剔的读者群体的审美需求。且在文字的延续性上要做好文章,或是自成体系而百读不厌,或是余韵不绝而心与物游。如果这些都能保证,你就已掌握了写好诗歌的核心要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微型诗 ( 渝ICP备2024032254号-1 )

GMT+8, 2024-9-17 03:35 , Processed in 0.04650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微型诗

© 2014 www.zgwxsg.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