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幽兰(河北)
《三行,驰援暴雨中》
沉甸甸的牵挂与祈福
踩着洪峰浪尖
堵 中原腹部的决口
【秦淮情怀读后】(2161)此诗创作背景:2021年7月20日8时至7月21日6时,河南中北部出现大暴雨,郑州、新乡、开封、周口、焦作等地部分地区出现特大暴雨,大量房屋、农田被洪水淹没,交通瘫痪,很多人被困,也有一些人因为这场天灾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全力帮助河南抵御洪水及灾后重建。这充分体现了一个民族团结的自信,一个社会制度优越的自信,一个党领导坚强的自信。
诗人一开始,直截了当地写下“沉甸甸的牵挂与祈福”,而隐去第一二三人称,以“牵挂”与“祈福”之沉重,作为全诗主语结构,突出同胞们心理上的双重负荷。“牵挂”是一种担心,“祈福”是一份祝愿!紧接着交待了行动,“踩着洪峰浪尖/堵/中原腹部的决口”。“洪峰浪尖”与“决口”,不仅紧扣标题,而且除本意以外,还一语双关,另指当时环境的恶劣和危险,衬托人们的奉献精神及勇敢气魄。诗语拿捏准确,修辞运用自如,线条勾勒清晰,这暂且不谈,今天要阐述的是,从这件作品中,我们要发现诗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百姓为何不再为我们的诗歌饱含泪水?”现在一些诗人过分追求诗歌美学、诗歌艺术,在技巧、修辞、遣词造句上下功夫,而忽略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社会责任和作为诗人的社会担当。诗歌界一直在围绕“写什么”和“怎么写”哪个重要进行大讨论。幽兰老师,作为中国微型诗诗社副社长,一位资深微型诗界的引领者,给微诗爱好者带来多少创作体验的同时,更是教会我们,诗人应该有怎样的责任担当,她这种意识的呼唤是发自内心的。在河南暴雨洪灾的当口,她没有袖手旁观、麻木不仁,而是用悲悯情怀书写激昂的文字,作为精神食粮送上前方。我们也可以把她当作一次实际行动,以诗歌对现实的一种贡献。
●潘兴斌(四川)
《山乡油菜花》
摆一场盛宴,擎无数金盏
听任蜂蝶与人们的眸光
尽情啜饮 黄浸浸的春暖
【秦淮情怀读后】(2162)霍夫曼斯塔尔把诗歌视为“充满了甜蜜和秘密的,从未听见过的声响”,人和自然无言的对话,相互感知,自然中最美最有趣的部分就会映照在人的心灵。
诗人以“山乡油菜花”作为诗化背景,将情感寄存于此处。具有天然之美的油菜花,契合大众审美眼光的形态、色彩和质感,激发了诗人的相似想象和抒情动力,“摆一场盛宴,擎无数金盏”,铺开了隆重的场景,影射祖国春天大好时光和可预知农村秋后丰收景象,这“盛宴”,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更是幸福感上的。“油菜花”是这首诗表现技巧的主要因素,潘老师通过拟人、比喻修辞手段,使她与新时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生存价值和当代诗歌精神紧密联系了起来。“听任蜂蝶与人们的眸光”,一实一虚,表达了我们只要去浮躁扰攘之外,做一个静观和沉思的人,很容易在自然中发现和谐美,并有一种甜蜜而愉悦的感觉,诱惑你我迷醉在欣赏客体之中。“尽情啜饮/黄浸浸的春暖”,通感句式,观照首句,这一整套语言动作,赋予原本宁静和自在状态的油菜花以一定的诗意表现和感性价值,充分暴露了其诗歌动机和美学理由。
有人说过,多彩的自然孕育了纯美的诗歌,智慧的诗行提升出灵性的自然。正因为如此,本人有感于以上的读后。
●飘飘落叶(湖北)
《谷雨之后》
粉红的噪音收起
风学会柔软,绿学会沉思
阳光在一滴透明里,掏空自己
【秦淮情怀读后】(2163)飘飘落叶老师作为女性微型诗诗家代表之一,其本身是一个情感的富有者和领导者,总能把意象组织起来,把语言调动起来。意象来自女性现实生活,诗语也是那种专属女性的细腻、独特、精致、婉美。诗语和意象在她的诗歌中呈现得绰约多姿,这是她的神奇之处。她诗歌语言的自觉,把词的混搭,有意形成一种感觉语言,富含生命的灵动性。
《谷雨之后》气温升高,雨量增多,绿叶葱茏,枝头的百花争相开放, 处处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谷雨时节,蓄势待发,迸发生命所有的力量,努力生长,我们从中得到启示,获得勇气,也品得人生之意义与价值。首句写到“粉红的噪音收起”,诗人把“噪音”暗喻百花齐放、竞相争艳的情态,实乃叫绝。通过通感的修辞,抓住了“谷雨”的特征。“风学会柔软,绿学会沉思”展现了女性常在内视世界的流连,其文体特征与女性天性相通,聪明的女人,内心像春风一样总是柔软的,在男女平等的年代,女性也需要独立,也要有自己的思维。“阳光在一滴透明里,掏空自己”,表面上是说,最后的雨水,在初阳的照耀下,渐次消失,而根据微型诗约定俗成的要求,必须把末句提升到一定的高度。这里诗人围绕“掏空自己”进行延申,让读者无限想象。因诗无达诂,你可以理解为怎样忘记过去,重新开始;可以理解为静下心来,把思想掏空,你才能细细品味自己的心情,与心灵对话;可以理解为失恋中一方已退出了另一方的世界,却还占据着记忆,这时就要掏空悲伤,自己学会宣泄等等。
这首诗,从语言风格破析,属于她内心审察的自白。通过对意象的分析,可感受到意象的使用丰富了诗意的内涵,诗性的发挥更趋多样性。
●紫陌(河北)
《古道遐想》
那条蜿蜒的车辙,断在风口
似从战鼓裂缝中突围
一匹烈马,跌入江底的嘶吼声
【秦淮情怀简评】(2164)紫陌这首诗,不像女子写的,更不像年轻女子写的,所以真正的诗歌是没有年龄的,就如同她喜好繁体字一样。委婉含蓄、孤寂智性、博观约取、虚实相生,是她作为一个微诗的特殊符号,被平台推介过来,其魅力震动空前,还会将日益发生影响。
据诗人介绍,创作该诗,是借猇亭古战场之景,有感而发。猇亭古战场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其悬崖峭壁上现遗存一千多米古栈道。一二三行均虚实相涵、深沉含蓄。“那条蜿蜒的车辙,断在风口”,以“车辙”借代古战道,一个“断”字,更神奇般笼统描述了,猇亭著名的几起强兵败仗的历史。三国猇亭之战,刘备以怒兴师,恃强冒进,几乎全军覆没;西晋炬东吴,晋由川入荊州,地理位置上不占优势;公孙述为阻刘秀,派大将下江关,于荆门与虎牙之间,横跨长江架起了浮桥,也落得一个“西塞浮桥断,公孙霸业沉”等等,不再一一列举 这里没有直接叙述古战道的艰险,而是含蓄曲折表达,引而不发,让读者去体味。
“似从战鼓裂缝中突围”。“战鼓”,即为鼓舞士气或指挥战斗而击的鼓。“裂缝”双关,另指战争间隙。历史是一面镜子, 鉴古知今,学史明智;我们只有尊重事实,才可能从中吸取前进的动力;它既照亮现实,又照亮未来。二三句倒装,突出主语“一匹烈马”,好像马儿正向我们奔来,奔起了力量,奔起了希望,奔起了对历史的怀念,奔起了对未来的憧憬。
“跌入江底的嘶吼声”。古战道的马蹄声与长江的涛声,仿佛萦绕在耳畔。不断激励我们延续龙马精神,鼓足快马加鞭干劲,以实现马到成功的愿望!末句提升,更比唐·杜光庭“帆力劈开沧海浪,马蹄踏破乱山青”、 [宋] 李复“旧沙渐高行路断,马蹄踏散飞星光”有豪情。
诗人借多个物象进行会意,组成一种穿越时空想象的意境,再用自己风格语言将时代与历史呼应。言之有物,启迪人们找到复兴的精神家园。
●丽林(江西)
《黎明》
有人没醒来……
我替他们把身体里的湖泊,山川,原野
摊开在晨光中
【秦淮情怀读后】(2165)刚刚看过庄伟杰《回眸与巡视:2020年度诗歌风景》中写道,当下诗歌写作中心呈两大走向分开:一边转向生活空间,一边展现思考空间。不难看出,这首微型诗属于后者。“有人没醒来……”,一语双关,主要感叹有些人浮生若梦,似醒未醒。人的一生就像是做梦一样,多变与无常,很有戏剧性。黎明“替他们把身体里的湖泊,山川,原野摊开在晨光中”,揭示了人性的底牌,暴露你的湖泊够不够明净?山川够不够瑰丽?原野够不够宏阔?即使你有着丰富的阅历和在外人看来潇洒的人生,但最后也是睡醒在夜与昼里。倡导我们白天困于种种情感与责任,要敢于面对现实,不得不在现实中磋磨;晚上要有种宿命感,最后的归宿是爱情与家庭。这时,使我想起歌曲《揪心的玩笑与漫长的白日梦》中的歌词,“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