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于微型诗的拟人技术
彭晓矛(重庆)
《桥》
放下身段
握手
言和
【秦淮情怀读后】诗歌中的拟人法,是指将要表达的主题或物象形象的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动作,常常能收到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的效果。古诗词中拟人较为常见,比如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中表现“好雨”就运用了拟人手法,“好雨”如一位优良品格的人,默默地做好事,不求回报。又如杜甫的《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联“花”“鸟”拟人的形象性和可感性,就渲染了气氛,抒发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把握拟人技术关键点:形象和表意。首先拟人要形象,才能使文字拥有生命和流动感,给读者多维视觉的立体效果,才能保留诗歌特有的艺术秉性和存在的意义价值,形象是拟人化的前提。其次拟人要表意,仅仅依靠形象来满足读者的欲望,太单调和直白,眼目所见是有限的,只有心里感受是无限的,要让读者从形象的词语中感受情绪,要有触及灵魂的力量,表意是拟人化的结果。
彭小茅这篇微型诗,寥寥八个字,将拟人化的形象和表意融合得达到完美的地步。桥最主要作用,就是为了解决跨水或者越谷的交通,以便于运输工具或行人在桥上通行。一般建造桥梁时,从两端开始施工,最后在中间接合,称“合龙”或“合龙门”。“放下身段”,简洁明了,诗人没有直接描写桥梁的结构特征,却运用了笼统的建工材料比拟人的“身段”,树立了双方均有诚意态度的形象。——这就是诗歌要求的样式,在拟人化的过程中,用最简洁的手法完成了思想的呈现。“握手/言和”,分行排列,避讳微型诗成语入诗的约定,最主要用“握手”突出拟人的形象性,用“言和”交代“合龙”给诗人深刻的思维启发。以两人之间的隔阂(虚)隐喻“水”或“谷”(实),以“合龙”的对接拟人“握手”,传达了自己的心曲:理解和宽容、温暖和爱心都是消除彼此之间隔阂,沟通心灵的桥梁。
可以看出,拟人如果表达恰当,甚至能让虚拟的人和真实的物共成一体,借人咏物,以物喻人,取得无可比拟的效果。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