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石微型诗例话430
诗人是诗歌的创造者,是诗歌生命和灵魂的赋予者,笔下流淌着诗人独有的情感、认知和思想。没有思想的诗歌是苍白无力的。 作为微雕艺术,不少微型诗是偏重于“理”的。但是,正如吕进先生所说,“诗之理忌直,忌白,也忌空,忌玄”。这就要求必须处理好“心与物”即“意与象”的关系问题,做到有“意”有“象”,“物我合一”“心物两契”,方能诗味浓郁。若是“意”“象”割裂,有意无象或有象无意,则难成诗。 同样是写《感叹号》,在野石狂草的笔下:
立起一块碑 那滴垫底的汗水 有足够份量
从来没有什么不劳而获,所有的成功都是汗水的结晶。立起一块生命的丰碑,必须用那滴汗水垫底。否则,就是空中楼阁。 而潘兴斌则写得激情豪迈:
就算头颅掉地,躯体依然 笔 立
读这首诗,你一定会联想到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李清照《夏日绝句》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诗中“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夏明翰就义诗中“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何香凝《回忆廖仲恺》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诗句,感受到诗中展现的不屈的意志和伟岸的精神。 这两首诗的共同之处,都是从感叹号的形象出发,展开联想,或揭示哲理,或抒发情怀,做到了物我相融。相较而言,潘兴斌的《破折号》更为精致,也更有震撼力。 当然,如何能够写出这样饱含思想、肌肤哲理的微型诗,完全取决于诗人自身的涵养和智慧。诗人自身的才学胆识,决定了诗歌的高度与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