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诗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中微
楼主: 卢利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利斯简评】诗评“摘录”

[复制链接]

493

主题

3551

帖子

8521

积分

中微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521
精华
0
微币
18889
威望
0
金钱
4970
日志
1
相册
0
注册时间
2014-3-19
在线时间
55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1-9-20
191#
 楼主| 发表于 2014-8-20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赛宾的左手老师:返璞归真
 
一篇文字清晰简练的感觉,贯穿了季节,也贯穿了人的思绪。应该说,人们的生活一开始是简单而单调的,所以渴望活得复杂一些、富足一些。但是真正活明白了以后,便又渴望从复杂中逃离,活得简单一些、简约一些。我想大概就是这种指导思想,才使得作者创造出这样的文字,而这种思想,其实也影响着许许多多愿意去返璞归真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3

主题

3551

帖子

8521

积分

中微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521
精华
0
微币
18889
威望
0
金钱
4970
日志
1
相册
0
注册时间
2014-3-19
在线时间
55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1-9-20
192#
 楼主| 发表于 2014-8-20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赛宾的左手老师:看世界的角度

 
我只想说,看世界的角度,决定我们自身的高度。为何诗人能写出杰出的作品,那一定是他的血液里濡养着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这个世界超凡脱俗的程度,以及与原本的世界相互维系的方式,决定了一个诗人最终能将这个超凡的世界,引渡向何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3

主题

3551

帖子

8521

积分

中微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521
精华
0
微币
18889
威望
0
金钱
4970
日志
1
相册
0
注册时间
2014-3-19
在线时间
55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1-9-20
193#
 楼主| 发表于 2014-8-20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赛宾的左手老师:链式文字的技巧

 
复杂的作品,文字是相互勾结在一起的。而简单的作品,只是衔接。或者说,复杂的作品更像一张网,而简单的作品更像一条单纯的链子。但是,技法虽然简单,只要运用得当,文字的衔接可以因严丝合缝,而具有非常的咬合感。文字也可以因为表现出恰当的推进感,使得人的心潮,舒适地起伏。有了这两点,技法简单的短板也就被弥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3

主题

3551

帖子

8521

积分

中微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521
精华
0
微币
18889
威望
0
金钱
4970
日志
1
相册
0
注册时间
2014-3-19
在线时间
55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1-9-20
194#
 楼主| 发表于 2014-8-20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赛宾的左手老师:入心与入骨

 
有些文字写得挺透彻,但还可以更透彻。其实对于某些题材,你的形式在哪里,就要求你写到入骨的程度。而如果你顶多是写到入心,那就还有进步的空间。但就算是入心,也是看到了一些本质性的东西。只是在散发这种本质的时候,形式本可以更具穿透力。这是值得作者们去思考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3

主题

3551

帖子

8521

积分

中微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521
精华
0
微币
18889
威望
0
金钱
4970
日志
1
相册
0
注册时间
2014-3-19
在线时间
55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1-9-20
195#
 楼主| 发表于 2014-8-20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赛宾的左手老师:基本功

 
什么是基本功?用最老旧的手法写出好的作品,这就是最显功力的方式。这很难得。因为你不会见到哪个身家过亿的人,还开桑塔纳。有钱人一定会开更好的车。但是什么是车王?舒马赫给他任何一辆车,都能驾驭地很好,就算是桑塔纳也是一样。而一个作者,用自身娴熟的技巧,把“桑塔纳”开出了“跑车”的感觉。这种惊艳,才更值得人去震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3

主题

3551

帖子

8521

积分

中微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521
精华
0
微币
18889
威望
0
金钱
4970
日志
1
相册
0
注册时间
2014-3-19
在线时间
55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1-9-20
196#
 楼主| 发表于 2014-8-20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片诗情画意,令人回味无穷

赛宾的左手编者按:文字虽不吝褒奖,但这样的修辞之势,未免稍有言过其实之嫌。且作文应详略得到,而此篇可谓无一处不祥。当然,这比无话可说要强上不少,但有话可说却切忌说满,更不可说过。当然其中提到的几个点都确有其实。比如字眼的运用,前后的呼应,气势的起承转合。而且也加入了一些必要的解释与说明,使得原文变得更加易懂。但话说死与说活,往往只有一线之隔,尺寸拿捏需妙到毫巅。此篇文字之所以略显滞障,一方面是前面说的,说得太过;另一方面,其实也在于说得太实。把原作者任何细微的动机都说得言之凿凿之后,留给读者去想象和发挥的余地也就不多了。所以这就是我一再强调的,评论或是赏析,最终的目的是要将读者引入一个开阔的审美语境。或者说,是为了让读者在一个充满美的空间里,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就要求赏析的文字,更多的是启发,而不是解释和定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3

主题

3551

帖子

8521

积分

中微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521
精华
0
微币
18889
威望
0
金钱
4970
日志
1
相册
0
注册时间
2014-3-19
在线时间
55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1-9-20
197#
 楼主| 发表于 2014-8-21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赛宾的左手老师:不属于诗的美感

 
让我们讨论一下散文诗。首先我不是一个保守主义者,不会限定散文诗的外沿。我也同意,散文诗可以作为诗与散文之外的第三种文体,兼具诗与散文的感觉。但是从狭义上来看,真正的散文诗应该是散文的语调诗的感觉,而不是诗的语调散文的感觉。因为后者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已经是一种“伪诗歌”,而脱离了诗歌基本的范畴。其美感不是没有,但这种美感不属于诗。故,这样的东西,可以存在,也可以认同其美感,但却无法划归到诗的行列。我们该做的,是为其专门开辟一个新战场,而不是把硝烟引到不该燃烧的土地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3

主题

3551

帖子

8521

积分

中微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521
精华
0
微币
18889
威望
0
金钱
4970
日志
1
相册
0
注册时间
2014-3-19
在线时间
55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1-9-20
198#
 楼主| 发表于 2014-8-21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赛宾的左手老师:微妙的平衡

 
有一种写法很考验技巧。文章的构造,就像一个需要小心翼翼地构建的、价值千金的水晶堡垒。稍有差池,就可能一地玉碎、万贯皆休。所以文字是做着虚劲的。然而,作者维持住了这种微妙的平衡。将段落的构造,做成一个高脚杯:前三段是杯腹,第四段是长颈,第五段是底托。也就是说,文字将作用力全都集中到了最后一段,最后一段必须出彩。但是换一种说法,我们不妨说,作者或许就是先想到了一个能出彩的结尾,才特意配上一个能够彰显它的结构。所以,当文字的能量与结构巧妙地吻合时,一种微妙的平衡就成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3

主题

3551

帖子

8521

积分

中微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521
精华
0
微币
18889
威望
0
金钱
4970
日志
1
相册
0
注册时间
2014-3-19
在线时间
55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1-9-20
199#
 楼主| 发表于 2014-8-21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赛宾的左手老师:过瘾

 
好诗与好诗不一样。就像佛教,有小乘、大乘之分。在“小乘之境”时,讲的东西:有韵味,但还不透彻;有混合,但还不充分。到了“大乘之境”,人便彻底洗髓了。再看东西,就能首先看到实质,同时也能最淋漓尽致地展现实质。这时的文字,给人的最大感觉,就是过瘾。而很多文字的问题,就在于不过瘾。不过瘾,恰恰证明有价值,但这有价值的信息,却不多不少,刚刚吊人胃口。而“过瘾”用学术语言表达,就是艺术的满足。诗歌很大程度是美学范畴的,它的终极目的不就是这个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3

主题

3551

帖子

8521

积分

中微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521
精华
0
微币
18889
威望
0
金钱
4970
日志
1
相册
0
注册时间
2014-3-19
在线时间
55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1-9-20
200#
 楼主| 发表于 2014-8-21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赛宾的左手老师:瓶颈之作

看到一首典型的“瓶颈之作”。这么说的理由很简单,诗题是《幻象》,但作者愣是豁不出去,每一篇,都带有明显的现实痕迹。这其实是刻意地让人看出,这些文字与现实实体的关联。这是典型的“救生圈心理”。以为有一个救生圈就保险一点。那么你见过哪一个游泳健将,是带着救生圈游的?这个就是症结所在,以为加个保险是加分的,其实恰恰是减分的。如果不能克服这种“豁不出去”的心态,那么这个瓶颈,就始终在会在当事人的头顶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微型诗 ( 渝ICP备2024032254号-1 )

GMT+8, 2024-6-29 03:10 , Processed in 0.07052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微型诗

© 2014 www.zgwxsg.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