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 文/箫鸣 引刀一快曾慷慨,志士成贼总伤怀。 还都宣言两行泪,卖国行径万世债。 纵愿燃薪难疗饥,而况精卫要填海。 偶翻遗稿“双照楼”,钱公捉管亦赞才。 小注:1、1910年汪精卫自告奋勇谋划刺杀清政府聂政王载沣,希望以此来回敬海内外的质疑,唤起同盟会濒于消沉的革命勇气。事败后汪在狱中吟诗明志:“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2、1940年4月26日,汪精卫所谓的新政府在南京举行“还都”仪式。大礼堂里人头攒动,却是一片肃静,偶尔还传来低声的叹息声甚至哭泣声。汪精卫读完《还都宣言》后,亦不禁流出两行热泪。 唐德刚曾说汪精卫是诗人才子误搞政治。还有学者说,汪精卫有道德洁癖: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近女色,行事清廉,甚至不爱权(不到而立之年,拒绝了广州都督,而后也拒绝过总统府的高级顾问),但却在最讲究民族伦理上栽了跟头,成了千古罪人。 3、汪曾用薪和釜作比,把自己扮作一个知其不可为而为的动人形象:现在四亿人民正如饥泣的赤子,正在盼等吃革命之饭。但烧熟米饭所需的一是薪,二是釜。薪燃烧自己化为灰烬,釜则默默忍受水煎火烤。他在晚年的诗词里常有伤国人不谅其牺牲名节与敌寇周旋的苦心,如“忧患滔滔到枕边,心光灯影照难眠”、“跋涉艰难君莫叹,独行踽踽又何人?”。耿立先生在《汪精卫:龙种或跳骚》一文中谈及:“不是为汪精卫开脱,汉奸这个字眼与卖国求荣在内的婉曲处也多矣。西方有所"爱国的叛徒"的说法,认为叛国之行为,尚有动机与目的可议,如果动机是为了爱国,目的是为了救国,就不能视之为一般的叛徒。” 4、汪有《双照楼诗词稿》遗世,钱钟书曾作《题某氏集》,对汪的诗也有赞意:“扫叶吞花足胜情,钜公难得此才清”。 2011-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