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论 陕西/寒山石
小诗作为一种独立诗体的确立和勃兴,既体现了人们对事物的研究由粗放到精细的发展趋势,更是一种新诗体的创新、确立和日渐成熟。
一、小诗的界说
要给小诗下一个确切的定义,首先要界定小诗的行数。以长短来划分,如同小说可以划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说一样,诗歌可以划分为剧诗、长诗、中长诗、短诗、小诗和微型诗。其中关于小诗的界说或小诗体式的规定,迄今尚无定论。
新文学运动倡导者之一的周作人,在1922年就明确指出,“小诗”是“现今流行的一至四行的新诗”[①](“现今”指第一个小诗的发展高潮,即20世纪20年代)。邹建军先生对新诗体式的划分比较系统,认为“四行以内的诗为微型诗,五行至十行为小诗,十一行至三十行为短诗,三十行以上为长诗”;吴欢章也主张:“小诗应以十二行以下为宜,也就是一首律诗如一首绝句的长度。以十二行为上限,也就和‘五四’以来的新诗中最多的四行一节、四节十六行的半格律体短诗区分开来。”[②]台湾的张朗先生将小诗规定在十二行以内;文晓村先生也认为:“三行以上,十二行以内,应该是一个合理的界域。”
诗人们还就现代小诗的规格提出各种议案:罗青主张以古典律诗行数的双倍即16行为极限;张默主张以10行为限;洛夫认为12行较妥;白灵则提出小诗规格与行数无关而与字数有关,提议以100字为字限。
对于小诗,《中国新诗大辞典》“小诗”条是这么说的:“诗歌的一种,指十分短小的抒情诗,往往多则七、八行,少则二、三行,甚至一行,采取以小见大,以一驭万的办法,表现浓缩的思想感情。‘五四’前后,刘大白、刘半农、康白情、宗白华、冰心、俞平伯等不少诗人创作小诗,掀起了一个规模不小的小诗运动。泰戈尔的《飞鸟集》是小诗的典范,冰心早年的《繁星》、《春水》也是很有影响的小诗集。今人张永健编有《中国当代抒情小诗五百首》,收入当代220位诗人的作品。”[③]
《文艺创作知识辞典》“小诗”条说:“诗歌的一种,多则七八行,少则一二行,一般三四行。它的特点是不受章法限制,短小、灵活、自由,寓繁于简,缩龙成寸,言简意赅,以一驭万。有的小诗有如格言箴语,富有哲理性和启示作用,我国现代小诗诞生于‘五四’时期,受印度诗人泰戈尔和日本俳句影响很大,冰心的小诗集《繁星》、《春水》是当时影响颇大的作品。”[④]
以上所引两家辞书的界说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各有侧重。前者侧重于简述小诗的发展历史轨迹,后者则侧重于述说小诗的艺术特性。
综上,笔者以为,除题目外,微型诗1-3行,一般不超过30字;小诗4-10行,一般不超过100字。当然,广义的小诗,指10行以内的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