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中的白桦林》微组诗 三老师的诗,因注重了思想感情的表达和意境的营造,少了一份一目了然的简洁,而多了一份意味深长的咀嚼。尽管有些句子我还未读懂,但依然越来越喜欢他这种委婉含蓄的风格,血脉里流淌着传统的朦胧意识。尝试模仿,对于我这个新生来说,实感不易!文/三叶三 1. 周围的落叶都静坐了下来 坐进黄昏 坐进影子 坐进,一片朦胧的水声 2. 哭泣,穿过一排排裸露的白 仿佛大地割开筋脉。 3. 那夜,枯黄 无法托起一朵云的绽放 雨 没入鴉啼 4. 没什么能挡住视线 你用一种高傲的姿态,招摇清风 5. 那夜,思念返回枝桠 挣脱的耳语 为了倾听那场淅淅沥沥的告白 6. 我们的身体悲怆沉吟,日渐辛凉 7. 而后,风是流言 陌生以外 你的背影 溅湿了一身月光 8. 穿越你 穿越你的岔口,最未一排的雨幕 9. 往后,风越来越短 再往后,雨越来越急 就这组微诗而言;开头,诗人就勾勒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黄昏的白桦林里,无风,却有濛濛的细雨。一个“坐”字,让整个风景处于一种“静'的状态。再往下读,才明白诗人的意图,原来是为了烘托内心的”动“。我仿佛看到了一排排的浪花,在翻卷......这是心灵的独白。 这是什么原因呢?接下来, ”那夜 枯黄 无力托起一朵云的绽放 雨 没入鸦啼“ ”枯黄“让我想起”衰老 “ ”感伤“ ”萎靡“等等不佳的精神状态!因为没有让理想中的事物如愿以偿,只能偷偷地哭泣......然而,心不会就此罢休;目光里的”你“,依然是那么高傲,充满了无限的诱惑,让万千的思绪,难以搁浅...... 第5段: “那夜 思念返回枝桠 挣脱的耳语 为了倾听那场淅淅沥沥的告白" 表达了诗人放下之后又拾起 的反复的曲折过程......为的是倾听自己和别人的心灵絮语。 第六段: ”我们的身体悲怆沉吟 日渐辛凉“ 的确,我们在残酷的现实里,为了追求”沉吟“的理想,付出的何止是脑力或感情?还让身体付出了多少需要保养或锻炼的时间? 第7段: ”而后 风是流言 陌生以外 你的背影 溅湿了一身月光“ ”而后“,给了一个时间的跨度;”风是流言“ ,流言如风一样的普遍。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都在为金钱权利名誉而奔波,而我们却在逆水行舟!尽管如此,”你“(指诗人自己)却用自己的身体力行 ,为后人所感动所效仿所继承。 第8段; "穿越你 穿越你的岔口 最末一排的雨幕” 诗人在经过了内心矛盾的反复挣扎之后,终于走出了彷徨的岔口,突破了最后的一道障碍,继续前进。 最后一段; "往后 风越来越短 再往后 雨越来越急' 大概是指,时光越来越短,挫折会越来越多 ,心海更加不平静! 整体而言,诗句如行云流水,却又富含张力,每一句都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晶。表达了诗人在追求美好事物时所遭遇的曲折的心理过程。具有浓郁而凝重的抒情色彩!所以,在我的心灵上也引起了极大的共鸣! 以上纯属个见,与诗人想要表达的肯定有差距。误解之处,望三老师指点。 |
静谷流响 发表于 2015-8-12 18:37
评得不错!学习,问好两位师友!
李盛元 发表于 2015-8-17 06:04
特别欣赏。 问好!
李盛元 发表于 2015-8-22 06:28
呵呵 再次欣赏。梅梅好!
欢迎光临 微型诗 (http://zgwxs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