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诗

标题: 《超常诗思》——我读宗梁山的《相思》 [打印本页]

作者: 今古奇    时间: 2015-6-16 11:05
标题: 《超常诗思》——我读宗梁山的《相思》
本帖最后由 今古奇 于 2015-6-16 11:06 编辑

《超常诗思》
——我读宗梁山的《相思》
  偶然读到梁山兄的《相思》和有关的回帖,褒贬不一。开始,我也冒出倾向“贬”的念头。可当我再仔细品读之后,却完全逆转了看法——
  诗人不同于常人,所以诗人的所思、所想、所见、所感……必然与常人不同,否则,就不成其为诗人。梁山兄之所以是诗人,是他具备了与常人不同的所思、所想、所见、所感……在诗人的眼(心)中,“两根冷冰冰的铁轨”都能“在远方相聚”(其实,按照常理,两根铁轨无论跑多远,都是无法相聚的)我与《相思》的人相聚还会有问题吗——这是一解;还可以理解为:两根冷冰冰的铁轨”都能在“在远方相聚”,我与思念的人却不能相聚……如此,又是多么的尴尬、无奈、揪心啊!可这些诗人并没有直接地说出来,而是把个人主观情感,附注在对客观事物的冷静呈现上,留给读者自己去揣摩、去体会、去感觉……现在,再回过头来读《相思》,你就不得不惊叹诗人对诗的超常表达和精妙的把握。
  最近,也是偶然读到蓝枫的《关于诗歌写作中的超感手法》一文。有回帖说,“没有举例子”。我不懂诗歌理论,对照一下,觉得梁山兄的《相思》好象符合蓝枫的“超感手法”。现把蓝枫的《关于诗歌写作中的超感手法》原文引入,求教于诸位诗友——
 “超感手法是出现在现代派中的一种诗歌的写作手法,它将人的主观感受的升华加于自然物,又使自然物人格化.这种写法不是一般经验感受的直描,而是不受任何事物约束的心灵的自由驰骋.是一种感觉的转移.运用这种超感手法,可将诗中的描述的意象变为可见其行,也可闻其声的境界,大大增加了物体形象的立体感和艺术感.”
附诗人《相思》
两根冷冰冰的铁轨   在我眼中
他们在远方相聚了
 (2007年中微论坛)

作者: 海风    时间: 2015-6-16 11:54
比较负责的感悟,让诗歌多样化,超感也是一种新的创作方法,学习,问好
作者: 绿柳枫    时间: 2015-6-16 13:20
学习两位老师的好诗佳评,学习超感手法。问好!
作者: 绿柳枫    时间: 2015-6-16 13:20
学习两位老师的好诗佳评,学习超感手法。问好!
作者: 绿柳枫    时间: 2015-6-16 13:20
学习两位老师的好诗佳评,学习超感手法。问好!
作者: 李盛元    时间: 2015-6-16 16:23
特别欣赏。问好古奇兄!
作者: 今古奇    时间: 2015-7-13 09:41
海风 发表于 2015-6-16 11:54
比较负责的感悟,让诗歌多样化,超感也是一种新的创作方法,学习,问好

谢谢点评,交流愉快!
作者: 今古奇    时间: 2015-7-13 09:41
绿柳枫 发表于 2015-6-16 13:20
学习两位老师的好诗佳评,学习超感手法。问好!

谢谢点评,交流愉快!
作者: 今古奇    时间: 2015-7-13 09:42
李盛元 发表于 2015-6-16 16:23
特别欣赏。问好古奇兄!

谢谢点评,交流愉快!
作者: 宗梁山    时间: 2015-8-9 20:04
问好今古奇兄!
作者: 今古奇    时间: 2015-8-9 21:50
宗梁山 发表于 2015-8-9 20:04
问好今古奇兄!






欢迎光临 微型诗 (http://zgwxs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